解碼街鎮|江蘇路街道:文化新韻流淌百年愚園-新華網
2024 12/12 21:47:18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解碼街鎮|江蘇路街道:文化新韻流淌百年愚園

字體:

  申城經歷百年風雨,絕大部分道路已經更名,但也有例外。在長寧江蘇路街道轄區,愚園路從1911年被命名起就一直保持下來,承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2015年,愚園路城市更新正式啟動,保護歷史風貌的同時切實改善居民生活,實現了過去與未來的共榮共生。

  文化作為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有着多元的載體,詩歌、書籍、器物、服裝乃至飲食和建築等等。在百年愚園路上,文化有着豐富的載體,可以是花園洋房與新式里弄交錯林立,可以是藝術商店和咖啡館沿街分佈,還有名人故居及紀念館藏於巷弄待後人探尋。

  “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理念在此得到了生動詮釋,上海的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交相輝映,潤物細無聲。

  一墻古今“對話”,再現名人風采

  在愚園路的一隅,一面歷史名人墻以沉浸式、多元化的設計和功能靜靜訴説着歷史上在愚園路居住、生活或工作過的名人的故事。這些名人同愚園路一起,深深嵌入上海這座城市的發展脈絡之中,逐漸成為上海歷史的一部分。

  

  愚園路歷史名人墻外景。(受訪單位供圖)

  “曾經,這裡是一家開了近20年的眼鏡店。”江蘇路街道工作人員吳燕&&,圍繞“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目標,以社區內的歷史人物為主線,利用線上線下的參與方式,更新後的歷史名人墻不僅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一座免費開放微型城市記憶館,成為了市民和游客感受城市歷史、傳承愛國精神的重要場所。

  站在愚園路歷史名人墻入口,煥新升級的江蘇路街道歷史建築地圖,讓游客對江蘇路街道的歷史建築一目了然。走進裏間,通過數字大屏上的影像和圖片,便可看到瞿秋白、沈鈞儒、黃炎培、傅雷、錢學森等56位近現代名人的生平展示。透過一個個名字,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徐徐展開,他們的風華韻味和家國情懷躍然眼前。

  為了更好地展示這些名人的風采,歷史名人墻新增了大屏互動環節。留存的大屏幕循環放映愚園路上的生活場景,透着濃濃的煙火氣;而增設的手觸鏡面數字大屏,有社區內50處歷史建築的文字介紹和音頻解説,游客點擊屏幕左邊的“點亮社區”標誌,社區瞬間被“喚醒”,樹木變綠、雲彩飄動、行人走動,趣味性與參與性十足。

  現今,歷史名人墻已然成為了解愚園路紅色歷史的必來之地,不論何時總有游客進入,閱覽墻上名人事跡,感受歷史變遷。

  一店溫情交融,孵化創業夢想

  在愚園路1046號,有一家別具魅力的“故事商店”。折疊式的沿街窗口、墻上一封封的《店主日記》以及桌上獨特的藝術商品,它10平米左右的空間,裝載着滿滿當當的溫情與故事。

  

愚園路1046號的“故事商店”。(受訪單位供圖)

  “故事商店”賣什麼?在這裡,陳列的“商品”有故事,交換的“貨幣”是故事。不少年輕人走進小店選購産品,閱讀故事墻上的文字,並留下自己在愚園路上的所思所想。五年以來,千百種情感在這裡聚集,小小店舖裏的上萬張卡片濃縮了上海這座大都市的百態人生,讓陌路的人們找到了交換心緒的紐帶。

  “‘故事商店’是一個公益性的共創空間。”吳燕告訴記者,街道將這個沿街鋪面免費提供出來,向人們展示街區歷史、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外,成為街坊鄰里的“解憂雜貨舖”;同時也將這個店舖打造成青年創業孵化的試驗田,歡迎懷揣“開店夢”的年輕人來開業“試水”。

  從海派木刻版畫到手工編織再到獨立IP的周邊,“故事商店”的店長如流水般更替,“故事商店”見證了這些以共創、共益為初衷的夥伴和品牌成長。擔任過一任共建店長的“魚餅”,帶着更加成熟的創業品牌在故事商店舉辦了“快樂錦鯉計劃”插畫快閃活動;東華大學研究生趙雲青在一任店長的線下經營體驗之後,計劃從線上售賣手工飾品轉變為成立自有品牌;“美好的書”公共藝術計劃的負責店長梁亮借助故事商店豐富的顧客群體,探索藝術商業化的更多可能性……

  故事商店運營方社趣更馨營造中心主理人許引蘭説,“我們的‘故事商店’就是希望能夠給年輕人線下創業提供一個‘輕巧’起步的試錯空間,一塊可以讓創業‘種子’落地的土壤,不論這顆‘種子’最終是沉默不發還是驚喜萌芽,都有意義。”

  一縷“聲”入人心,講述上海故事

  作為滬上首個廣播沉浸式文化地標空間,愚園路電台將城市電台氛圍感直接搬到了江蘇路愚園路街口,成為講好愚園路故事、講好上海故事的生動實踐。

  

江蘇路愚園路街口的愚園路電台。(受訪單位供圖)

  愚園路電台採用了開放性延伸公共空間的設計,電台直播間設置在一樓別具特色的咖啡館內,通過落地透明玻璃的設計,過往行人也能清晰地看到直播間裏工作的場景;二樓的沙龍空間,則為小型聚會活動提供了理想場所。

  自啟用以來,愚園路電台成為了文化傳播的熱鬧舞&。在這裡,市民既能現場看到廣播節目的直播或錄製,也能點杯咖啡,安靜地閱讀,還能參與多樣的文化沙龍,聆聽文化名流們講述精彩故事。眾多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的精品欄目也紛紛在愚園路電台舉辦。“今夜,我們讀上海”“今夜,我們讀好書”等名家對話活動開啟城市閱讀接力,“SMG工匠來了”系列訪談和愚園路電台“鄰居朋友圈”沙龍齊聚各方大咖,解鎖跨界交流碰撞的火花。

  同時,江蘇路街道黨工委創新服務模式,把愚園電台打造成為了涵蓋黨群服務、文化傳播等功能的全市首個電台黨群服務站點,並推出“愚園電台·城事主播”項目,使之成為輻射街區、服務全區、面向全市的傳播主流聲音、傾聽社情民意、感受城市文化、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載體。

  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徐玲在談及百年愚園路的變遷發展時説,上海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深化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打造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的工作中不斷奮勇向前,守正創新。從基層的街道工作來説,把最好的資源和空間留給人民,通過持續不斷的打造和培育,通過多方資源的聯合共建,通過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模式,感受文化之美,彰顯文化之力。

  出品: 王永前 姜微

  策劃:楊金志

  監製:潘旭 方為

  統籌:朱翃

  記者:王默玲

  視頻製作:徐昌敏 張千石 陳鵬帥 尹駿逸 黃文芳

  鳴謝:長寧區委宣傳部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分社聯合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