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6月11日電(記者龔雯)集聚規上工業企業1668家,連續三年位列全市第一;擁有國家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總數1237家;今年1至4月份戰略性新興産業(製造業部分)實現規上工業産值660億元……位於上海西南門戶的松江區,擁有貫穿南北、承東啟西的戰略區位優勢,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也是先進製造業聚集地。
作為上海“五個新城”之一,松江區秉持新發展理念,節奏快、動力足地布局新質生産力、導入公共服務項目,全力提升新城綜合能級,擦亮高質量發展成色,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含新量”提升“含金量”
松江新城面積為158.4平方公里,雖然約為全區總面積四分之一,但是集聚全區大部分優勢産業資源。松江“一廊九區”九個産業功能版塊有7個位於松江新城範圍內,還有2個位於新城協同區,成為新城産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根據上海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新城産業發展專項方案》,松江新城的産業定位為:以智能製造裝備為主導,做大新一代電子信息、旅游影視等特色産業,培育生物醫藥、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産業。

目前,這些領域紛紛交出了矚目的“成績單”:2023年,現代裝備産業實現規上工業産值1191.7億元,高端裝備産業實現規上工業産值270.867億元;新一代電子信息産業實現規上工業産值1359.24億元,佔全區規上工業産值比重為36.6%;擁有生物醫藥規上工業企業76家,實現規上工業産值112.4億元,G60生物醫藥産業基地被認定為市級特色産業園區……
松江區委常委、副區長周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是牽引松江新城建設的強大引擎。産業發力是新城發力的核心,也是內生動力。8年來,松江吸引了G60腦智科創基地、低碳技術創新功能性&&、上海分析技術産業研究院等重大研發&&入駐,集聚了海爾、正泰智電港、順絡電子等先進製造業頭部企業,新質生産力實現加快布局。

“松江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6.79%,超過全市平均水平2.35個百分點,位居全市第三,其中91.4%的研發投入來自市場主體”,周誠説,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加快轉變為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走進諾雅克,可以看到這家專注於智能電氣系統研發、製造和銷售的公司,擁有中國、歐洲和北美三大研發中心、20余個物流基地及百個銷售分支機構,一系列定制化解決方案將綠色能源科技賦能各行各業;在海爾智能工廠,這裡集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研發中心於一體,可實現從産品設計到生産調度、故障診斷等各個環節的智能化驅動,在提高品質、效率的同時,滿足用戶美好生活體驗。
松江區經委副主任許士東&&,今年1至4月,全區實現屬地規上工業産值1138.95億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産投資43.87億元。此外,實現限上商品銷售額847.54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30.25億元;實現合同外資5.24億美元,完成到位資金3.41億美元;新發展民營企業11929戶,完成民營經濟稅收129億元,佔全區總稅收的61.6%。
大交通撬動大市場
根據規劃,松江新城將形成“一廊兩核”的産業空間布局。其中一廊是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體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動力,提升九科綠洲(臨港松江科技城)、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産城融合能級。兩核是指“松江樞紐”核心功能區和“雙城融合”核心功能區。
值得一看的是,松江樞紐是由松江客運樞紐和國際多式聯運物流樞紐組成的高鐵客貨運“複式樞紐”。

前不久,松江南站更名為上海松江站,引得不少市民關注。據悉,上海松江站是滬蘇湖鐵路全線最大新建站,總規模為9&23線,總建築體量23萬平方米,預計年客流量將達2500萬人次,建成後將通達長三角80%以上城市。
據悉,滬蘇湖高鐵全長163.8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沿途共設上海虹橋、上海松江、練塘、蘇州南、盛澤、湖州南潯、湖州東、湖州等8座車站。
松江區交通委交建中心主任范曉鋒&&,滬蘇湖高鐵將於今年年底通車,松江樞紐也將於今年年底啟用,面向長三角的“交通大通道”、開放融合的“城市客廳”“樞紐之城”正加快轉化為“實景圖”。
沿線的企業和居民對滬蘇湖高鐵充滿期待。睿泊(湖州)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工廠距離南潯站20公里,以前從上海到南潯跑業務大多選擇自駕,約1小時40分鐘。“路一通,可以節省約一半的時間,會吸引更多客戶到工廠實地考察,生意就來了!”公司經理曹燕華説。
“在建設客運樞紐的同時,我們還在積極推進松江國際多式聯運物流樞紐建設。”范曉鋒説,“中老班列—G60號”於2023年11月8日在第六屆進博會上首發,已開行2列、78標箱。未來,將積極推動常態化開行,把更多長三角的新能源汽車、高端設備等高附加值産品運往雲南磨憨口岸等地區,沿着中老鐵路駛向老撾和緬甸,推進資源高效配置。
此外,松江區還將結合鐵路石湖蕩站建設升級引入“中歐班列-上海號”,形成“以國際班列為目標,聯動海運航運體系,緊密銜接高鐵貨運”的多式聯運物流樞紐,更好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施工圖”變為“實景畫”
到2025年,松江新城基本形成獨立的長三角綜合性節點城市功能和地位;到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獨立的長三角地區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位於醉白池公園南側、軌道交通9號線醉白池站東側,雲間會堂文化藝術中心總建築面積6.3萬平方米,主舞&可通過25個獨立模塊的升降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立體演出空間。它由區人文松江活動中心(區文化館新館、區圖書館分館、區文化資源配送中心)運營管理,把一系列高品質的展覽和演藝活動送到市民身邊。

這是厚植“上海之根、人文松江”文化底蘊的一個縮影。松江區新城發展管理辦公室主任陳龍&&,作為一個新成立部門,在職能設定上把握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定位,在推動功能導入和産業發展上做好“助手”,當好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施工隊員”。
除了松江樞紐核心區,還在加快打造新城範圍內上海科技影都核心區、廣富林商旅文集聚區、中山生態商務區、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等重點片區,不斷提升新城産業能級和環境品質。
此外,圍繞提升高品質公共服務功能,松江持續推進教育、醫療、養老、商業設施等優質公共服務項目落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
據松江區發改委副主任陳耀琳介紹,市級兩批次向新城導入功能事項清單中,松江新城共有11個項目,目前已全部簽約落地。其中,聯和投資衛星互聯網産業總部基地已投入運營;移遠通信、國科G60數字智能産業總部已開工;上師大附中松江分校已完成項建批復等。
重大項目是松江新城建設的“加速器”和“壓艙石”,也是加快重點任務落實,推動新城建設加快上&階上水平的重要抓手。
陳龍&&,接下來將從三方面發力:一是用好科創資源人才資源,強化創新策源功能;二是圍繞市區協同,推動産業能級躍升;三是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打造文旅生態空間,提升綜合性節點城市的功能和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