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滬蘇浙交界處看到,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水鄉客廳區域的方廳水院建設現場,太浦河上塔吊林立,有兩棟建築已經初具雛形,幾十名工人正在進行幕墻視覺樣板的安裝等工作。
方廳水院是兩省一市交界處的標誌性跨域建築,在四角分別設置了滬蘇浙皖四個主題展示空間,中間用3座步行連廊連接,具有人文交流、文旅休閒與國際會展等功能,建成後可以實現“一天逛遍滬蘇浙皖”。

建成一座跨三地的多功能綜合性建築,聽起來很值得期待,個中不易卻鮮為人知。
“依照傳統流程,像方廳水院這樣的項目需要按省界一拆為三,再由三地分別按各自流程進行審批,即針對一個審批事項,要準備三套材料,跑三個窗口,蓋三個章。”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生態和規劃建設部部長劉偉説,得益於制度創新,水鄉客廳審批建設採用由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和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委託上海市青浦區審批的模式,再由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作為主體進行建設,實現了“一張藍圖管全域”“一個主體管實施”“一套標準管品質”,大大提升了項目的建設進度和質量。
“跨域工作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需要在理念和制度統一的基礎上發揮‘乘數效應’。”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翊元介紹,長新公司成立於2021年5月,是長三角首個跨區域跨層級的經營主體,由滬蘇浙兩省一市等額出資、同股同權,公司的董事長、監事長、財務總監採取輪值模式,經營管理團隊實行市場化招聘。具體來看,資金來源包括兩省一市的財政和國資,出資主體包括青浦區、吳江區、嘉善縣等所屬的國有企業,這種跨層級的模式,避免了公司只説一地“方言”,不説符合共同利益的“普通話”。
一體化發展不僅要注重協同性,還要聚焦高質量。按照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到2035年,方廳水院區域相比基準情景碳減排率將達到80%。此外,在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的助力下,水鄉客廳正穩步推進“光儲直柔系統”“水陸聯動的綠色智慧交通體系”等低碳發展舉措,持續探索將生態優勢轉為發展優勢。
“從昔日的省際交界薄弱區域,到如今展現出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面貌,水鄉客廳前期在跨域項目建設中探索出的一體化審批、一體化建設成果,已經成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朱翊元説,如今,公司一邊建設、一邊謀劃招商事宜,勇闖新路,以期孕育出更多創新果實。(記者胡潔菲、顧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