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大傳播學院:持續探索文學創作與人工智能“融合”實驗-新華網
2024 05/30 09:20:47
來源:新華網

華東師大傳播學院:持續探索文學創作與人工智能“融合”實驗

字體:

  新華網上海5月30日電(記者許曉青)國內首部人機“融合”創作的百萬字長篇小説《天命使徒》,日前由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院長王峰教授團隊發布。

  聚焦這類“融合”實驗的“AI小説”創作研討會暨《天命使徒》發布會近日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舉辦。研討會由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主辦,上海市作家協會小説專業委員會和新華傳媒·新華連鎖協辦。

  據王峰教授介紹,長篇小説《天命使徒》採用“國內大語言模型+提示詞工程+人工後期潤色”的人機“融合”創作步驟,整部小説超過100萬字。

  他認為,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文學創作領域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團隊正在對這部超過百萬字的“AI小説”進行最後階段的潤色,而整個創作流程,已基本確保了小説內容的豐富性和質量的穩定性。

  據了解,王峰團隊首先確定了“AI小説”的生成路徑,驗證了國産大模型能夠連續投入提示詞生成高質量內容的能力。團隊在提示詞工程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通過創意、測試、評估等步驟,不斷優化提示詞的寫法,使其更加符合文學創作的需求。

  為了探索百萬字長篇小説的創作目標,團隊還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生成系統。這一系統能夠自動根據提示詞生成小説內容,並通過人工後期潤色提升作品的藝術性和可讀性。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就“AI小説”創作中的版權問題、倫理道德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認為,文學正處於重大轉型時代,未來將是“心”文藝與“芯”文藝和諧共存的時代。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王曉玉對人工智能“寫作”持積極態度。她認為,這是一種在文學和傳播之間的創新。

  王峰團隊還透露,將繼續探索推動我國“AI小説”的多樣態實驗,包括將優化提示詞的結構和質量,使其更加符合文學創作的需要。

【糾錯】 【責任編輯: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