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21日電(記者吳宇)1950年,為紀念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上海市中心城區的一條商業街更名為淮海路。如今,長長的淮海路已成為一個擁有16個重要綜合商業體的商圈,包括數十家中華老字號在內的550多個品牌,在這裡深耕營造出濃郁的海派風格商業文化。如今,淮海路擁有了一個名為“淮海紅”的黨建品牌,為城市商圈黨建工作探索新路。
記者從近日在上海社會科學院舉行的《開創商圈黨建“淮海紅”模式》課題結題研討會上了解到,2021年6月,在國有商業龍頭企業牽頭下,“淮海紅”淮海路商圈黨建聯席會議揭牌。兩年多來,“淮海紅”商圈黨建依託淮海路及周邊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以黨建聯席會議為紐帶,初步探索出“淮海紅”商圈黨建模式與工作法。
據介紹,“淮海紅”商圈黨建以“基因紅、經濟紅、生活紅”為建設目標,突出商圈黨建“政治性、經濟性、社會性”,以“資源共享、項目共創、黨員共治”為工作重點,探索推進政治效果、經濟效果、社會效果共同提升。
《開創商圈黨建“淮海紅”模式》課題報告提出,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商圈作為一種新的城市經濟形態和載體空間,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也是城市基層黨建的重要陣地。主體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淮海路商圈以“淮海紅”品牌探索城市商圈黨建新路,既是黨建引領工作在城市商圈領域的最新探索,又是城市商圈更好參與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探索。
《開創商圈黨建“淮海紅”模式》課題報告認為,商圈是一個人員、物資、信息和資源高度集聚、快速流動的區域,不同屬性、規模的企業、商戶等主體,集聚在商圈進行交易和合作。從社會治理角度看,商圈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微社會”,利益主體多元、關係複雜,存在一定潛在風險。商圈黨建工作,應與社區黨建、工業園區黨建並列,開展專題研究和探索。
參加研討會的學者認為,商圈黨建不同於傳統的黨務工作,其生命力來自基層社區和商業企業。上海“淮海紅”品牌將黨的工作融入商圈各項工作中,具有示範、引領價值,有助於不斷完善中國式商圈治理現代化的創新實踐,有助於更好服務新時代上海基層黨建創新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