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名於《禮記·大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橋鎮,隸屬於上海市松江區,是區內唯一以橋得名的街鎮。橋,不僅是連接兩地的重要建築,還象徵着連接外部和未來的關鍵紐帶,更寓意着人們對和諧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新橋鎮,有一片綿延1.5公里的建築群——G60科創雲廊,正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的“新地標”,吸引大批科創企業紛紛前來“打卡”。
數據顯示,2023年新橋鎮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7.3億元,同比增長28%,創歷史新高。松江區新橋鎮黨委書記黎軼&&,新橋鎮把創新的精神底蘊深植城市肌理,讓生活在這裡的居民既能感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速度,也能感受濃濃的人文厚度、暖暖的民生溫度。
抓科創,經濟攀新高
據《新橋鎮志》載,明萬曆十年,先在鎮西市梢六磊塘中部建“日新橋”,後又在鎮東市洪家河口建“又新橋”,明末,集鎮以兩橋為名,稱新橋。如今的新橋鎮,地處上海市西南郊,位於松江區東北部,東與閔行區莘莊鎮相通,西與洞涇鎮、松江工業區毗連,南與車墩鎮接壤,北與九亭鎮為鄰,鎮域面積約35.86平方公里,實有人口約20萬人。
圖片説明:G60科創雲廊。(受訪者供圖)
很多人行駛在G60滬昆高速上,都會被不遠處一片如祥雲般高低起伏的大型建築所吸引,這就是G60科創雲廊,尤其是華燈初上,大樓的屋頂由網狀殼體相連而成的“新光帶”十分璀璨奪目。
更令人驚喜的是它的內核,這裡孵化出了天海防務、心泰醫療、梅斯健康等多家上市企業,佔新橋鎮上市企業的半壁江山,聚集了明品醫學、玫克森、匯禾醫療等一批“獨角獸”企業。
通過加快建設現代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時尚消費四大産業集群,新橋鎮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全區第一梯隊前列:2023年完成規上工業産值306.5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企業貢獻突出,實現産值153億元,佔比50%;規上服務業實現營收105億元,與去年持平;社零總額達到60億元,同比增長30.4%,消費活力持續迸發。
黎軼&&,步入2024年,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橋頭堡,新橋鎮要繼續推動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在“從0到1”的原創突破和“從1到10”的成果應用兩個方面聚焦發力,形成熱帶雨林般的産業生態,加快把區位優勢、科創優勢、産業優勢轉變為發展勝勢,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
比如,引導企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創建一批自主知識産權和技術標準,形成一批具備行業前沿技術和強大研發能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讓新橋科創濃度更高、成色更足。
謀轉型,發展添動能
進入新發展階段,“尖子生”也面臨新挑戰,首當其衝的就是産業用地不足。怎麼辦?答案是“向上”要空間,推動製造業從“平面縮圈”轉向“立體增長”,不僅能提高土地利用效能,而且能降低綜合工程成本和能耗指標,真正實現“寸土”生“寸金”。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樂純生物,去年9月開工建設“雲總部”,佔地20畝,設計為地下1層,地上9層,總高度達49.5米,建成後將作為樂純生物集團醫藥一次性耗材及設備全球智能製造、研發和生産中心,可實現年産150萬隻制藥級除菌過濾器、年産90萬套SUS耗材産品線等。
根據《上海市加快生物醫藥智造空間建設行動計劃》,到2024年底,上海將開工建設生物醫藥標準廠房總規模近500萬平方米。樂純生物相關負責人介紹,樂純“雲總部”是松江區首個容積率達3.0、建設高度達50米的(M1一類工業用地)製造業用地項目,項目所在的新橋鎮也聚集了多家補鏈、強鏈作用明顯的生物制藥上下游企業,將促進創新鏈和産業鏈深度融合。
除此之外,為了主動破解發展空間受限的難題,新橋鎮加快新效路和廟三路兩大主陣地轉型步伐,全力推動産業項目早簽約、早落地、早投産,2023年共有世格流體、昱章電氣等6個項目開工,清控人居二期、雲智天地05地塊等6個項目竣工,完成工業固定資産投資30.5億元,連續兩年創造歷史新高,相比2019年實現翻番。
“從過去問‘産值稅收多嗎’,到現在看‘有核心技術嗎’,招商理念和服務聚焦的轉變,帶動新橋從市郊鄉鎮工業園區走向科創驅動的創新型園區。”黎軼説,2023年新橋鎮新增3家上市企業、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3家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1家高新技術企業……一大批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好、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正在成為新橋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經濟行穩致遠的壓艙石。
把民生願景變成幸福實景
當“樂業”遇上“安居”,是一場人與城的“雙向奔赴”。在新橋鎮,如何讓15萬外來人口留得住、沉得下?黎軼説,堅持把人民群眾的“關鍵小事”當成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
為了便於出行,新橋鎮通過G60科創走廊沿線交通系統優化研究項目,適時啟動交通專項規劃,統籌優化區域交通網絡,以及啟動金山鐵路新橋站、春申站站前及周邊區域綜合開發方案研究,滿足周邊社區商業及公共服務配套需求;為了優化就醫,加強醫療資源多元配給、提質擴容,啟動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擴建項目建設;為了豐富文體,啟動新閔文體中心建設,培育文化品牌項目,完善體育配套設施……努力將民生願景一步步轉化為看得見摸得着的幸福實景。
值得一提的是,新橋鎮提出“人文新橋三年行動計劃”,圍繞書畫、藏品、書香、非遺、産業五大特色文化深挖細耕,高品質打造人文新橋集市,讓新橋更有文藝范、書香味、煙火氣。
走進松江第一個以“建築科技+文化創意”為特色的特色産業園區——清控人居産業園,記者看到,這裡已簽約入駐林樂成(纖維藝術)工作室、王建中(玻璃瓷器藝術)工作室、鄭曙暘(室內建築設計)工作室等,同時也集合了友維聚合(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億澄咖啡、意大利吉恩鈉公司等,成為藝術家與産業鏈搭建交流的橋梁,也成為G60科創走廊上一顆與眾不同的“文創新星”。
清控人居産業園副總經理吳晨&&,目前園區一期3萬平方米老廠房改造已完成,二期南區工程在竣備驗收階段,今年上半年全面交付運營,三期(北區部分)工程預計2025年年底交付運營。未來,將在現有基礎上設立建築裝配式、建築和城市照明效果監測等實驗室,聚集更多長三角優秀藝術産業化領域人才,用藝術為科技賦能、借科技為藝術增效。
“‘日新’‘又新’,新橋承載着萬象更新的前人厚望,我們希望通過一代代的努力、一棒棒的接力,統籌布局生産、生活、生態相融合的城市新空間,將新橋打造成為一座充滿科創活力、富有人文氣息的現代化新城鎮。”黎軼説。
監製:姜微、王永前
策劃:楊金志
統籌:姚玉潔、朱翃
記者:龔雯
視頻:徐昌敏 虞禮鋒 張千石 實習生楊鑫銘 實習生張丹陽
報道員:沈一帆、李晶
新華社上海分社
新華網上海分公司
聯合出品
全程支持:上海農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