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引擎馬力驚人:僅兩年,上海這個科創園稅收翻了6倍
  • 新華網無人機
正文

科創引擎馬力驚人:僅兩年,上海這個科創園稅收翻了6倍

2023-08-04 11:46:3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8月4日電(史依靈 陸冠宇)從空中俯瞰上海閔行的淡水河畔,可以看到沿劍川路長約兩公里,40幢獨棟廠房齊整如一,三個裝扮一新的墨綠色大油罐掩映在一排排灰黑色建築群裏。這裡就是“大零號灣”科技成果轉化、産學研合作和新興産業研發落地的新空間——龍湖藍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創園。

    俯瞰龍湖藍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創園廣場。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2016年,上海市閔行區政府啟動上海南部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規劃在黃二村工業園建設“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承載引領閔行創新經濟持續增長的重任。今年2月,上海宣布到2035年,“大零號灣”要全面建成創新能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的科技創新策源高地,藍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創園正是其中的重點項目之一。

  自2021年開園以來,淡水河畔科創園以空間更新承載産業升級,以産研融合助力科創發展,吸引了智能製造、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領域多家優質企業入駐。兩年時間,曾經産業的短板變成了高地,淡水河畔科創園集聚了2家擬上市企業、9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累計申請知識産權超過130份。在2022年,園區貢獻稅收額達到3000萬元,是一年前的6倍有餘。

  8月2日,閔行區正式發布了推動“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高質量創新發展的20項重點任務,成果轉化效能、高端産業引領功能、科創生態體系,再次成為這片區域的關鍵詞。

  從舊日雜亂無序的傳統業態生産間,到如今蓬勃發展的科創企業孵化器,於“大零號灣”淡水河畔的城市更新,不止於舊貌換新顏,一場關於産業與民生的蛻變升級還在持續。

    新舊融合共促集聚效應

  舊廠房的鋼結構依託光影,幻化成鐵軌的記憶符號;工業遺留的油罐桶換上新衣,成為訪客打卡的地標景觀……諸如此類的新舊融合,塑造出淡水河畔科創園的獨特氣質。“我們帶着一種給歷史保護建築維修的感覺去設計這個産品,既保留了原有的符號,又給産品翻新,賦予其新的功能和質量。”龍湖藍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創園運營負責人潘恩這樣概括園區的改造理念。

    龍湖藍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創園一隅。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開園兩年來,一座座保留着歷史風貌的樓宇成為落實新政策、應用新科技、孵化新産品、培育新業態的重要物理空間。上海市閔行區顓橋鎮經發辦主任盛夏認為,一系列優化營商政策的推出,為科創園的順利招商提供了不少助力。

  作為入駐淡水河畔的首家企業,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和後來集聚於此的許多企業一樣,首先是被其一系列高品質配套措施和政策所吸引。“劍川路有很多高新技術企業,政府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需求比我們企業自身了解得還清楚,我們就是衝着這種‘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服務和高品質空間,才搬到這裡。”節卡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邵威説。

  在新業態方面,園區在設計之初就有了整體的産業規劃,將自身的産業發展基礎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優勢學科進行匹配。目前,園區形成了智能製造、新材料、航空航天三個基礎産業,同時輔以生物、新能源等新興産業,建立起“3+X”的産業集群,以進一步放大産業集聚效應。

    産學研結合推動創新成果轉化

  背靠上海交通大學的學術和技術資源,産學研合作成為園區內企業首選的發展模式。“在多形式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産學研合作的模式能夠持續激發創新動能,可以通過校企合作,不斷開拓業界先進技術。”邵威介紹説,今年以來,面對大數據、大模型對機器人行業的衝擊,節卡正是依靠諸多合作高校在該領域的積累和研究,才快速將AIGC和機器人結合起來,並將應用成果迅速轉化成客戶價值。

  出於相同的考慮,峰雲智造於2020年在園區落地了“岸峰設計+雲車間”的組合,成為環上海交大地區學術成果轉化&&的重要服務企業。從外觀設計到樣機製造落地,峰雲智造為各類裝備製造行業提供從設計到交付的一站式集成定制服務,聚焦基礎製造業需求與交付的不對稱問題,將設計端的服務下沉到製造端。

  峰雲智造(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謝春雷&&,“岸峰設計+雲車間”將自身定義為服務型先進製造業,希望從需求而非圖紙和工藝出發,以集成交付的形態轉化出更加匹配客戶需求的産品。

  回顧園區改造的初心,潘恩&&,獨棟廠房的設計本身就比較適合産學研項目的入駐。“這種形態盡可能保證了企業自身的完整性、獨立性和安全性。”他認為,這種設計更適合企業內部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施工、研發、生産。

  城市更新賦能新生活與新發展

  “我們實現了讓80歲以上的老人居家養老,每個人每年給2000元,我們在顓橋鎮開了先例。”上海市閔行區顓橋鎮黃二村的黨支部書記陸志平感嘆説,黃二村的改造不僅為當地的産能提質增效,也讓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多福利。在陸志平看來,園區的更新改造對固有的安全隱患、提升城市形象都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目前,淡水河畔科創園已形成區、鎮、村委、龍湖四方合作的形式,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和産業的雙重提升。“既有國企的規範,也有民營企業的效率,特別是在政府作為一個投資主體的情況下,我們也取得了一些公共服務資源。”盛夏這樣評價黃二村産業的轉變。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淡水河畔科創園的整體稅收去年已達到3000萬元,並力爭在今年達到5000萬元。潘恩認為,隨着政策利好的持續釋放和大零號灣政策紅利的逐步覆蓋,園區産業研究的概念越來越強、氛圍越來越濃厚,潛力和期待值也在不斷上升。

    夜幕下的科創園。新華網 發(受訪者供圖)

  談及未來,盛夏&&,顓橋鎮將繼續參照黃二村的改造模式,繼續推進城市更新,對存量廠房進行二次改建,吸引更多民營企業參與其中,共同為區域産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我們能入駐這裡非常幸運,裏面的場地配置、風格調性都和我們服務型製造的定位非常匹配。”謝春雷&&,峰雲智造將繼續依託淡水河畔科創園的優勢條件,不斷以設計驅動,為製造賦能,並計劃推出針對裝備鈑金的工業設計軟體和超級鈑金工作站。

[責任編輯: 羅沛鵬]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