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從“搭框架”向“塑功能”躍升
新華社上海8月1日電(記者何欣榮、胡潔菲)開發者聯盟成員擴展到64家、掛牌成立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區、簽約3個跨域一體化合作項目……近日舉行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大會上,一系列舉措意味着,示範區正從“形態開發”邁向“功能開發”。
——“朋友圈”擴大。橫跨滬蘇浙的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是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開發者聯盟為經營主體參與示範區建設,提供了一個開放、共享、共治的創新&&。聯盟自2020年成立以來,朋友圈持續擴大,近期新增13家成員單位,總數達64家。其中既有央企和地方國企,又有外企和民企。
“示範區建設是一件難事,也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把這個事做好,需要匹配相應的創新機制。”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説,在示範區建設中,開發者聯盟成員扮演了兩個重要角色:創新的“頭雁”和“挑剔”的用戶。
比如最早加入開發者聯盟的華為公司,在示範區內布局了華為青浦研發中心、華為(吳江)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心等創新型機構。同時,華為在示範區內的一系列投資,也考驗着一體化制度創新的成效,幫助示範區優化營商環境。
——“能量場”增強。每逢周末,常有一群身着漢服的姑娘站在古橋橋頭,與周圍建築融為一體……如今,位於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的章堰村已成為網紅打卡地,有力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
章堰村的蝶變既是自身謀變的結果,也是受益於一體化發展紅利的溢出。重固鎮副鎮長朱鍵説,章堰古村落的規劃離不開開發者聯盟成員同濟大學的助力,重固鎮與同濟大學等成立共創委員會,保障古村落開發“形神兼備”。
這就是開發者聯盟的&&效應:不僅擴大了各自的“朋友圈”,更構建了示範區發展的“能量場”。
作為開發者聯盟新任輪值執行長單位,央企三峽集團深度參與了示範區建設,比如對江蘇吳江“水管家”項目投資30億元,參與示範區藍環一期二期工程出資20.8億元。“三峽集團將充分發揮‘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的優勢,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為示範區高質量發展集聚更多資源。”三峽集團董事長雷鳴山説。
——“功能導入”加快。在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的“藍色珠鏈”湖畔,連片的新建築拔地而起。這就是正在建設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
華為上海副總經理房思哲&&,作為示範區重點項目,總投資上百億元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2022年末8個組團全部實現結構封頂,項目整體預計在2024年6月竣工,並具備運營條件。
今年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復《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為示範區規劃、建設和空間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據。在頂層規劃落地的背景下,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功能導入”逐步進入“快車道”。
為“功能導入”提供更多載體,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跨省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7月31日揭牌成立。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區,示範區高新區佔地面積19.54平方公里,將重點發展數字産業、智能製造、綠色新材料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總部經濟、綠色科創服務兩大特色産業。
“示範區建設已走過3年多歷程,有前3年的夯基壘&搭建框架,正進入立柱架梁塑造功能的新階段。”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主任顧軍説,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加入,共同下好示範區這步先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