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指標怎麼看?聽聽專家怎麼説
血糖檢測是糖友不可缺少的一個日常項目,面對化驗單上密密麻麻的HbA1c、FPG、PPG一大串數值,還有升高、降低的“小箭頭”,如何讀取這些數據?這些結果是否能夠確診糖尿病?湖北省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裕明教你輕鬆“讀懂”血糖。
問:化驗單上的HbA1c、FPG、PPG是什麼意思?
李裕明:HbA1c、FPG、PPG是我們關注血糖的三大關鍵值,即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應3個月平均血糖濃度。對大多數非妊娠成年T2DM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標為<7%。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時未進任何食物)後,早餐前採血所檢定的血糖值,反應胰島β細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正常空腹血糖3.9至6.1毫摩爾/升;正常餐後血糖<7.8 毫摩爾/升。餐後血糖一般指早、中、晚餐後2小時測定的血糖,餐後血糖是早期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與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癥的發生息息相關。
從化驗單上看,如果一項指標有向上的箭頭,並且數值超過其後邊所標注正常範圍的話,那麼您就需要注意,及時就診。
問:血糖高於多少是高血糖?
李裕明: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毫摩爾/升以下,餐後兩小時血糖的正常值在7.8毫摩爾/升以下,如果高於這一范圍,稱為高血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高血糖不是疾病診斷,只是對血糖監測結果的判定,血糖監測是一時性的結果,診斷糖尿病還需要進一步做空腹、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以及糖耐量胰島素釋放試驗檢測。
問:強化治療應該選擇什麼方案?
李裕明:治療方案需要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依據醫囑進行定制。一般而言,3針用預混胰島素(如賴脯胰島素、門冬胰島素),在早餐前、中餐前和晚餐前,分別注射相應劑量的胰島素;如果這一方法控制不好,則可以“三短一長”,3餐飯前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島素,睡覺前使用長效胰島素。
問:餐後2小時血糖從什麼時間開始算?
李裕明:餐後2小時血糖從吃飯的第一口開始計時,吃飯時間不超過30分鐘,2個小時後及時測量當次血糖。測餐後2小時血糖容易發現可能存在的餐後高血糖情況。餐後2小時血糖值能較好地反映飲食及用藥是不是合適,可根據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來調整飲食和藥物。
問:每天需要監測幾次血糖?哪些情況下需要額外加測血糖?
李裕明: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患者病情和治療的實際需求制定相應的個體化監測方案。
血糖監測可以選擇一天中的不同時間點,包括三餐前、三餐後2小時,睡前及夜間(一般為凌晨2:00~3:00)。採用生活方式干預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通過血糖監測了解飲食和運動對血糖的影響,並做出相應調整。當懷疑有低血糖時,應隨時加測血糖。此外,根據需要加測運動或特殊行為(如駕駛)前的血糖。
問:哪些數值需要格外警惕?
李裕明:糖尿病患者應該重點關注這七個血糖值:
1) 2.2毫摩爾/升:餐後血糖波動幅度指三餐後2小時的血糖與其相應餐前血糖差值絕對值的平均值,正常參考值是小於2.2毫摩爾/升;
2) 3.9毫摩爾/升:血糖低於3.9毫摩爾/升屬於低血糖,低血糖不僅會增加血糖控制的難度,還會影響記憶功能、聽力,容易引發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
3) 4.4毫摩爾/升:日間血糖波動幅度指患者一天內血糖最高值和血糖最低值之間的差值,應小於4.4毫摩爾/升,日間血糖波動超標,建議調整治療方案,控制血糖最高值。
4) 7毫摩爾/升:空腹血糖不超過7.0毫摩爾/升。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不超過8毫摩爾/升。
5) 9.0%:糖化血紅蛋白超過9.0%,糖尿病併發癥的發生風險大大增加。
6) 10.0毫摩爾/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空腹血糖低於10.0毫摩爾/升。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放寬,但不能超過13.9毫摩爾/升。如果餐後血糖超標,除調整飲食搭配、飲食量和餐後運動外,還需要調整控制餐後血糖藥物的使用方案。
7) 13.9毫摩爾/升:血糖是否超過13.9毫摩爾/升是判斷酮症酸中毒的重要參考數值。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持續超過13.9毫摩爾/升,需要高度警惕,及時就醫。
問:採用血糖儀進行血糖監測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李裕明:首先,患者應嚴格按照血糖儀操作説明書進行操作,並在血糖儀産品適宜的操作溫度範圍內進行測量。採取血樣時遵照採血説明,測試時建議一次性吸取足量的血樣量。在測試中,患者應避免按壓或移動血糖試紙和血糖儀。測試後記錄血糖測試結果時,如果測試結果可疑,建議重新測試一次。若仍有疑問,請及時就醫諮詢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