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員挑大梁,上海京劇院復排《奇襲白虎團》
新華網上海7月3日電(孫麗萍 沈梅)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6月30日至7月2日,上海京劇院(以下簡稱“上京”)在上海天蟾逸夫舞&演出三場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當熟悉的情節、角色再次呈現在舞&上,當《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主題旋律響起……一幕幕經典的場景喚起了觀眾共同的記憶,掀起情感共鳴。
上海京劇院演繹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新華網發 (演出方供圖)
該劇取材於朝鮮戰場上的真實事跡,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派遣偵察排長嚴偉才率領“尖刀班”出奇制勝的故事。擔任本次劇本整理、導演的是山東省京劇院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導演白雲明。他曾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奇襲白虎團》中擔任武打設計,2020年任山東省京劇院演出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的復排導演。
對於本次演出,白雲明&&,“復排不是複製”。他介紹,此次上京復排版的《奇襲白虎團》在老版電影的基礎上進行梳理調整,在保留經典韻味的同時體現時代性,增強舞&觀賞性。
上海京劇院演繹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新華網發 (演出方供圖)
《奇襲白虎團》表演難度很大,對演員要求高。據介紹,該劇目共十場戲,每一場均有主題且特色鮮明,隨着劇情的層層遞進,各人物角色的形象也更加飽滿。劇中人物嚴偉才要求演員文武雙全。“尖刀班”成員們亦是各有絕招,要整體展現志願軍戰士的精氣神。
上海京劇院不拘一格,啟用最新一代青年演員,完成具有重要意義的演出。本次由“90”後優秀青年演員趙宏運、李瞳勝飾演嚴偉才,“尖刀班”成員們也由青年一代挑起大梁。演員們經過五十余天的高強度落地排練,傾力投入,演繹經典。演員趙宏運&&:“希望我們可以成為橋梁,用京劇的形式讓更多觀眾看到那些值得被銘記的英雄,把劇中的紅色精神和我們的感悟傳達給每一位觀眾。”
當年,《奇襲白虎團》被譽為有“三好”,這“三好”分別是“嚴偉才武得好”、“王團長唱得好”、“崔大嫂跑得好”。其中,“崔大嫂跑得好”是指演員載歌載舞,邊跑邊唱,聲情並茂。此次飾演崔大嫂的高紅梅充分發揮了她大青衣及刀馬旦的基本功,跑起圓場如行雲流水,一段“見婆母遭慘害痛心絞腸”的演唱更是令人動容。
青年文藝家楊揚這次也有突破,她同樣扮演崔大嫂一角,這和她平時扮演的傳統劇目中小花旦的人物有較大的不同:“朝鮮的民間舞蹈動作和我們京劇程式的有些動作方向是反的,我還要對着鏡子多練習。”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作為這次上京排演該劇的藝術顧問,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心血。尚長榮傾囊相授,將演出經驗、表演重點等分享給演員們。在他對藝術高規格的指導、把關下,使得《奇襲白虎團》這樣頗有難度的戲更上一個&階。
在尚長榮老師的引薦下,劇組特別邀請到電影原版《奇襲白虎團》男主角嚴偉才的飾演者宋玉慶先生擔任藝術指導,為演員們視頻授課。老藝術家的分析點撥讓主演們對人物的心理把控更加細緻,對於劇目的理解更為深入。對於表演細節的不斷打磨,也使得年輕演員們更加接近原版人物,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上海京劇院演繹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新華網發 (演出方供圖)
在表演形式上,本次演出的《奇襲白虎團》創造性地運用京劇傳統表演程式和身段來表現現代戰爭,充分運用和發揮京劇武戲中翻騰跌撲的程式和技巧,並吸收借鑒了舞蹈的造型和技巧,表現“排除地雷”“匍匐前進”“刺刀格鬥”等動作。如在第六場“插入敵後”中,主演和“尖刀班”演員要以多種姿勢從兩米的高處“下高”,“雲裏前撲”“雲裏翻”“下高三百六轉體”都是極具技巧性和非常考驗功力的動作,還有翻鐵絲網、跳窗追敵等動作,難度系數也很高。同時,《奇襲白虎團》的唱腔音樂也很有特色,西方大交響樂和京劇鑼經的有機結合,讓整個作品別開生面,表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氣魄。
多年不懈堅持的人才培養,使得上海京劇院能夠演出這部高難度、高品質的經典劇目。上海京劇院院長張帆&&:“這部具有力量的大戲足以激發年輕演員的業務潛力和責任使命感。”《奇襲白虎團》也標誌着上海京劇院2023年上半年演出季的圓滿收官。據介紹,2023年上半年,上海京劇院在上海各劇場、學校、社區及全國舞&上演出一百四十多場。此番,《奇襲白虎團》首輪演出結束後,計劃於明年啟動全國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