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真如城市副中心“破繭成蝶”
昨天,普陀真如城市副中心的中海真如境迎來首家主力店——山姆會員店的盛大開業。山姆真如店是山姆在上海開業的第五家門店,是離上海市中心最近的一家山姆會員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開在公園下的山姆會員店,有望成為亞洲山姆店王。
外界普遍認為,它將加速真如副中心商圈崛起。今年年底,中海環宇城MAX也將交付使用。不遠處,高尚領域280米地標大樓竣工,中海中心分別高230米、200米的塔樓結構封頂,真如天際線再次被刷新。不過數月,中海中心對外租賃面積已超過1.5萬平方米。屆時,多家世界500強和上市公司將集聚于此。
如果將時光倒回7年前,這裏是上海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城中村”紅旗村所在地。從昔日民生洼地,到如今區域産業高地,一個擁有全新生態體係的真如副中心“破繭成蝶”。
地上地下創新聯動開發
位于地下的山姆會員店,在山姆40年的開店歷史上前所未有。
為什麼要把一個面積5.7萬平方米、高約10米的大型商業體“藏”到地下?真如副中心管委辦副主任邵新傑介紹,因為這塊區域的上方是高壓線,按照相關規定,高壓線下不能有任何建築物,因此規劃建設為21.5萬平方米的城市綠廊。
規劃的紅線不能觸碰,商業開發的經濟效益卻要兼顧。在項目規劃階段,經市、區及開發主體多方共議,通過地上地下的聯動開發,為城市最大化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提供了新思路。
中海地産品牌負責人侯歡如告訴記者,地下商業空間開發難度大,通過調整項目整體規劃,讓地下空間串聯,使其與真如境綜合體內的中海環宇城MAX、中海中心地標商務塔樓連成一片。山姆真如店的800多個車位和中海中心的1600個車位可以共用,互補解決商業體和辦公樓停車需求。
山姆真如店還通過地下空間實現與地鐵11、14號線真如站的連通,可通過全室內的動線抵達商場和地鐵站。同時,其地下通道在中海環宇城MAX一端設有“銅川漁樂”海鮮主題餐飲街,保留了上海人對“買海鮮到銅川路”的記憶。
由此,山姆真如店成為普陀區唯一一個地下分層出讓用于商業運營的項目,預計産值可達每年20億元。其上方的綠地公園也同步開園,規劃建設21.5萬平方米的城市綠廊,與真如副中心近300萬平方米的商業辦公集群緊密結合,為市民提供消費、生活新場景。
居住在附近的歸阿姨回憶,山姆真如店所在位置曾是人流匯聚的銅川路“9大市場”,其中的山華果品市場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彼時這裏每天的水果定價會同步影響全上海的果品定價。“穿著雨鞋踩泥漿,蚊蠅嗡嗡聲中”的老市場消費,變成了時下最流行的倉儲式會員超市的購物,生活和消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騰籠換鳥”為地區轉型賦能
真如副中心位于京滬高速G2起點,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空間資源。《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中曾明確,在上海市區的四個角打造四個城市副中心:徐家匯、江灣五角場、浦東花木、真如。由于種種歷史原因,真如副中心的發展一度落後于其他地區。
2016年,上海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城中村”紅旗村啟動改造。兩年內,便將這個39.1公頃的城市洼地翻新。眼下,佔地近1平方公里的商住辦公綜合體真如境項目已從原址崛起。紅旗村集體經濟回購中海中心C座(又名“鴻企中心”),派駐村企業員工加入中海招商運營團隊,在完成招租工作的同時,學習先進的商業管理技能,形成多元化的增收長效機制。
除了山姆真如店,中海環宇城MAX已引入“博悅匯影城”“普拉達健身房”“Meland club”等多個品牌商家,其中博悅匯為普陀首店,普拉達為上海首店。商場5層定位為“黑米主題商業街”,意向簽約多家黑珍珠米其林餐廳,滿足片區高端餐飲和商務接待需求。
在邵新傑看來,真如副中心的後發優勢之一,在于高標準實施規劃設計、全方位推進空間提質增效;以銅川路水産市場、紅旗村和鐵路金盛市場全面轉型為契機,通過“騰籠換鳥”為地區轉型賦能,從而打造功能多元、配套完善、生態宜人新家園。
文化、體育、教育、商辦建設同步發力,棒壘球場、上海市體育宮、體育公園等一批體育設施即將落成。除了中心城區最長的城市綠廊,以城市公園為依托的中海海堂公寓作為配套的人才公寓,將吸引五六萬高精尖科研人才及高端商務人群安家置業。未來,依托上海西站、5條軌交線路、空中連廊、步行商業街、國內首創的H型地下公共車行通道,真如將構建長三角“1小時大都市交通圈”,並不斷豐富“15分鐘生活圈”。
一個值得記住的細節是,在城市更新改造過程中,紅旗村唯一一棵擁有50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被保護下來。為了讓古銀杏獲得充分日照,中海環宇城MAX商業體主動“後退”30米,為其預留充足生長空間。留白空間設計成銀杏廣場,疊加景觀橋和真如港水係,形成別致的城中一景。
數字化轉型提升未來價值
全面開啟以“海納小鎮”為載體的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建設,則可看作是真如副中心的另一個後發優勢。
“海納小鎮”取義自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今年,真如副中心以構建3.31平方公里“小而美、特而強”的數字化小鎮為目標,將發揮海納工程院、京東智能城市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的策源功能,匯聚長三角優質創新資源,做強“數字廣告、數字服貿、科技金融”等科技産業。
“在今年底將要建成的海納工程院裏,由王堅院士領銜,隨時隨地都會進行數字創新的頭腦風暴。”邵新傑説。具體而言,將通過“海納夜話”等活動,産生高品質的思想碰撞,成為城市數字化和技術創新思想策源地;利用柔性人才機制,吸引全球研究人員參與城市數字化的科技創新研究;利用柔性協同機制,吸引中小企業在城市智能公共開放平臺上從事産業智能技術創新等。
如果把海納工程院看作是創新核爆點,那麼真如副中心也從不缺少數字應用場景。比如,以“數字交通”為“小切口”,正打造基于交通數字孿生的動態交通組織管控一體化係統,助推海納小鎮數字化轉型“大應用”落地。又如,上海中心城區首個數字廣告園區已在中海中心C座正式開園,將建設成為數字廣告産業集聚新高地。
正是看中了真如副中心的數字化轉型優勢,海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與真如城市副中心日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真如城市副中心打造世界級數字服務貿易産業中心。“我們想構建一個大宗商品全産業鏈的數字管控中心。”海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總經理鄭宇介紹,“海南和上海的戰略互動,不僅賦能大宗商品産業、提高産業效率,對我們未來數字板塊的國際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對普陀區而言,借助海南國家級的戰略政策優勢、交易平臺資質的特殊優勢,為普陀打造全維度數字服務産業互聯網貿易市場,推動數字與生産、生活、生態等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將更好地服務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大局。(記者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