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張江”100位傑出創新創業人才受表彰

2021年12月30日 13:21:40 來源: 解放日報

  33歲的森億智能首席執行官張少典,喜歡自稱“張江男”。5年前,他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來到張江創業。從起步于80平方米的一間辦公室,到服務150余家三甲醫院,雖然辦公場所搬了幾次,但他一直不舍得離開張江。

  昨天,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簡稱“大張江”)100位傑出創新創業人才受到表彰,張少典正是其中之一。這些人才主要來自生物醫藥、積體電路、人工智慧、數字經濟和信息技術等領域,博士佔比50%,40歲以下青年人才超過1/3。

  此次人才評選是以先行先試著稱的“大張江”建設十年來的第一次。這些傑出人才有哪些刻著“大張江”烙印的創業故事?人才環境近年來發生了什麼變化?上海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要如何才能吸引人才並留住人才?

  特別好的技術轉化全生態係統

  “80平方米的一間辦公室,只象徵性收取1000多元租金,這對于當年初創業的我來説,簡直就是雪中送炭。我前後跑了很多地方,當時若再找不到租金便宜的辦公室,就只能離開上海了。”張少典至今感慨不已。

  選擇張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森億智能是一家醫療人工智慧企業,而張江這一人才高地,有著大量的IT和醫療人才。純醫學背景的員工,在森億智能就有數百人之多,這家員工平均年齡31歲的年輕公司,總能在張江找到需要的人才。在“大張江”為初創企業搭建的各種展示和路演中,森億智能獲得真格基金的青睞,拿到了至關重要的天使輪融資。

  “與美國波士頓很像,張江有著特別好的技術轉化全生態係統。”2020年8月,上海科技大學研究員陳佳創立了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這是國內第一家原創研發鹼基編輯技術的公司。據介紹,不同于基因編輯的“分子剪刀”,鹼基編輯技術更像是“化刀為筆”,無需剪斷DNA鏈,可直接修改錯誤遺傳資訊,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對于遺傳病的治療有很好的前景。

  這一創新技術吸引了3億多元的融資,但也正因為這是一個創新技術,沒有現成可借鑒的中試平臺。“我們需要的中試空間,至少3000平方米,還要符合藥物生産的GMP標準,這在寸土寸金的張江並不容易。”陳佳介紹,在張江集團幫助下,中試平臺落地張江細胞園。

  2021年6月,由上海莘澤孵化的普冉半導體在科創板IPO注冊。莘澤是國內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孵化器,已孵化出三家主機板上市公司和一家紐交所上市公司,服務高科技企業超2000家,目前在孵的有30多個科學家創業項目。

  上海莘澤是持股孵化的先行者。持股孵化深刻地改變了孵化器與入孵企業之間的關係,將其從甲方乙方變成了合夥人。然而,持股孵化對資金量需求較大,在上海科創辦支援下,莘澤陸續投資了35家創新創業企業,目前已有兩家企業登陸科創板。“這一支援遠遠超出了資金本身,我們計劃未來5年投資100名科學家,更好地推動原始創新。”上海莘澤創業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曲奕説,她是此次入選的12位女性人才之一。

  “源頭活水”不斷涌現

  從這些有溫度的故事中,可以讀出人才與“大張江”的彼此欣賞、互相成就。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感同身受。18年前,上海藥物所是第一家整建制搬到張江地區的國家級研究機構。“開始也有很多顧慮,畢竟當時這裏還沒有形成發展的氣候,許多地方都是農田。”時任上海藥物所所長的陳凱先告訴記者。如今,這裏已是我國新藥研究的重要策源地,集聚了1000多家生物醫藥創新企業。上海藥物所也為自身發展帶來了新契機,成為“張江藥谷”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經過10年建設,“大張江”成為上海打造高水準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載區。這裏高端人才多,頂尖科學家集聚,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擁有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這裏外籍人才多,上海連續8年蟬聯“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累計核發《外國人工作許可證》26萬余份,其中“大張江”吸引超過5.5萬海外人才。這裏青年人才多,“大張江”238萬從業人員中,40歲以下人才佔80%,“源頭活水”不斷涌現。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上海面向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施爾畏看來,100位傑出創新創業人才的評選,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歸屬感,並轉化為一種激勵的力量,從而産生面向全球引才聚才的輻射帶動效應。

  搭平臺、出政策、造生態

  上海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要如何才能吸引人才,並且留住人才?

  “關鍵還是要搭平臺、出政策和造生態。”陳凱先認為,要建設重量級實驗室、大科學設施和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大力培育世界級産業集群,形成引才聚才的“強磁場”;要從人才入境、居住、工作、生活等方面進行全周期的制度改革創新,讓人才在享受政策紅利中感受到上海溫度;要構建多元包容的宜居宜業生態,形成“上海愛人才,人才愛上海”的生動景象。

  施爾畏認為,對于科學技術而言,人的作用是最關鍵的,因此要為科技人才提供好的環境和平臺。從上海光源到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從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到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一個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正在張江漸露崢嶸,吸引著各種人才紛至遝來,産生了集聚效應。“這對于提升上海科技創新能力、産生重大的科技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糾錯】 [責任編輯: 沈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