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明不餓卻總想吃東西,究竟是為什麼?

2021年12月04日 11:51:02 來源: 東方網

    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明明肚子不餓,卻總忍不住想吃東西。尤其是加班時、追劇時、逛街時、無聊時,甚至心情不好時,總想著嘴巴裏能有點東西吃,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是嘴太饞?還是自控力不夠?

    攝入食物是生物進化過程的一種本能行為,這種行為受到大腦邊緣係統和下丘腦的控制,人的下丘腦有攝食中樞和飽中樞,攝食中樞和飽中樞之間存在交互抑制,邊緣係統的杏仁核、隔區也有調控攝食行為的作用。

    大腦皮層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攝食中樞活動,影響攝食行為,如多進食喜歡的食物或者節食等。

    腦內多種神經遞質也會影響攝食行為,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促進攝食,瘦素、縮膽囊素等則抑制攝食行為。

    心理因素對食欲也有很重要的影響,比如小時候因為表現好父母獎勵一塊蛋糕,或者不開心的時候父母給一些甜食,這些習慣可能會延續到成年,對某種食物的喜愛也可能是出于對某種事物的懷念。

    絕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有時並不覺得饑餓,但就是想吃東西,這是為何呢?其實我們是想通過食物來尋求安慰,緩解壓力,或者獎勵自己。

    高糖、高熱量食物會激活大腦的獎賞係統,使得多巴胺分泌增加,心理學研究表明,激活獎賞係統的行為都有可能被重復,當心情不好時,第一個衝動就是找吃的,這就是情緒化進食,但獎賞係統的過度激活會形成惡性迴圈,導致對高糖食物的需求和耐受性增加。

    如何區分正常進食和情緒化進食?

    1、情緒引起的饑餓往往突然出現。真正的饑餓相對緩慢,吃東西的衝動也並不是特別強烈 (除非很久沒有吃東西了)。

    2、情緒化進食多喜歡特定的食物。真正饑餓時,一般不會挑食,但情緒化進食一般渴望高熱量食物,如冰激淩、蛋糕、披薩等食物能給人帶來愉悅感。

    3、情緒化進食往往是無意識的、盲目的行為。情緒化進食時,即使吃飽了,也沒有滿足感,所以經常吃到撐得不舒服。真正的饑餓時,胃被填飽了,人就會感到滿足。

    4、情緒化進食之後往往會感到後悔、內疚。如果吃完後感到內疚,可能是因為自己內心清楚吃東西不是為了能量需求。

    長期情緒化進食有哪些危害?

    偶爾用食物來提神、犒勞自己並不一定是件壞事。但如果吃東西變成面對負面情緒主要機制時,就會陷入惡性迴圈,因為情緒化進食時,會傾向于吃一些甜品或者不健康的食物,長此以往,會出現肥胖、脂代謝異常等疾病。

    情緒化進食是用食物來滿足情感需求,而不是身體的能量需求,雖然可以暫時壓制不良情緒、緩解無聊,但不能解決情緒的問題,反而它會使情緒變得更糟,還會因為暴飲暴食而感到內疚。

    如何控制情緒化進食?

    1、消除壓力

    瑜伽、定期鍛煉或深呼吸都有助于減輕壓力。

    2、轉移注意力

    在你想吃東西前,可以做些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如和朋友聊天、打球、散步、讀書、看電影、逛公園等。

    3、細嚼慢咽

    飽腹信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傳遞到大腦,吃得太快會錯過身體發出的飽腹信號,也會錯過食物的口感。

    4、保證良好的睡眠

    如果睡眠時間不夠,身體會渴望含糖食物來補充能量,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控制食欲。

    5、持續節制,偶爾放縱

    多吃健康食物,少吃零食,如果想吃零食,盡量放在兩餐中間,選擇低熱量食物。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經常出現難以控制的情緒化進食,暴飲暴食並伴有痛苦體驗,這可能是一種不良的情緒調節行為,應積極求助醫生。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5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