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推進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交流會在重慶召開。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新華網重慶4月18日電(王龍博)對于中新政府間第三個合作項目將發揮的作用,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的表述非常形象:如果將新加坡和重慶達到一個所謂的“啞鈴效應”,把兩地的優勢凸顯出來,就能帶出重慶跟中國西部,以及東盟的一些優勢。
陳振聲是在16日的“推進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交流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這是他今年第二次來重慶。短短時間內,連續造訪重慶,折射出這位年輕部長推動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的急切心情。此次隨同他來訪的,是包括30余家新加坡重量級企業在內的龐大政商代表團。而重慶方面的接待規格同樣很高,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孫政才在前一日會見了陳振聲一行,市長黃奇帆、副市長陳綠平攜外經貿委、國資委、經信委等多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出席了當天的交流會。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這是中新兩國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與前兩個項目——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生態城不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將合力打造一張全域性“互聯互通”網絡,而不只是對某個具體地點進行開發或建設。重慶,則是這張“互聯互通”大網的運營中心。
互聯互通:讓“渝新歐”變身“亞新歐”
互聯互通的目標是什麼?重慶市外經貿委主任徐強在交流時説,中新重慶項目是否實現目標,有一個標準,叫“兩降兩增四有”。“兩降”是降低西部地區的物流成本、融資成本。“兩增”是增強重慶的輻射力、增強重慶作為運營中心的各種機制的可復制性,可推廣到重慶以外的其他地方。“四有”,即有高效的運作機制、有科學的規劃藍圖、有體制機制和政策的創新、有市場主體參與並受益于項目合作。
“中國大部分貿易出口都是通過沿海一帶的東部城市,就造成了一個很大的瓶頸。”陳振聲説,通過重慶跟東南亞東盟的銜接,通過西部跟歐洲的銜接,如果能開拓一條新的命脈,就能帶動中國2/3的潛能。“在這個大前提裏面,中新第三個合作項目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對于陳振聲眼中的“新命脈”,重慶市長黃奇帆在演講中給出了答案:將“渝新歐”變成“亞新歐”。 據了解,重慶正在努力打通鐵路軌道延伸至工業園、港口、機場的“最後一公里”,同時會嘗試依托“渝新歐”,與新加坡之間形成鐵、公、空多式聯運。
根據測算,目前從歐洲送往新加坡的奢侈品,空運比鐵路貴五倍的運費。如果改為鐵空聯運,從歐洲到重慶的1萬2000公里用鐵路運輸(渝新歐班列),花費12天時間,貨物到了重慶後進保稅區,不用辦入關手續,包裝分撥後直接上飛機運到新加坡,空運時間五小時,雖然多了12天時間,但成本卻將大幅降低。
黃奇帆表示,歐洲的貨物未來都可以從“渝新歐”再通過空運轉机到曼谷、吉隆坡、香港、臺北、東京、大阪、首爾等距離重慶四五個小時航空半徑的亞洲城市。
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楊麗瓊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透露,4月28日,首批搭乘“渝新歐”班列的新加坡貨物就將從歐洲起運。這意味著將“渝新歐”發展為“亞新歐”的構想將進入實質探索階段。如果未來成功,重慶或將一躍成為亞歐之間貿易的重要轉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