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頻道 > 正文
 
你從哪來 你要去哪
2015年11月12日 18:05:22  來源: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 【字號 】【收藏】【打印】【關閉

  編者按:負笈他鄉求學是留學生們人生旅途中別樣的風景。異域文化的多元,讓學子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學識,或許還收穫了愛情。正值中國和新加坡慶祝建交25周年,新華網新加坡頻道特舉辦此次“我的留學時光”徵文比賽,與各位讀者分享獅城留學的多彩時光,促進中新友好交流。

    你從哪來,你要去哪。在北京大學,曾經流傳着這麼一則笑話:北大裏頭最具哲學頭腦的人是誰?答案是北大的保安。這是因為他們每天遇到訪客,總會問哲學裏的三大問題:“你是誰?你從哪來?你要去哪?”

    你從哪來,問的是起點在哪。你要去哪,問的是終點在哪。起點和終點之間的,那個就是旅程,那個就是所有一切又一切的苦辣酸甜。

    1150天前,剛剛踏進這個國度的時候,心中可能未曾想過這個命題。而在四年留學的生活中,可以篤定地説這個答案一再地在變化。或許大學的意義就是在於不斷推翻自己所堅持的,一邊吸收新的養分。特別是遠離故鄉,一切又重新歸零,也因此能夠更清楚地看到歲月的流逝可以那麼直接地改變一個人思維的方式。

    北京曾經是那個遙遠的、跟着學校的浸濡團去過無數次的城市,永遠都是那個新聞中出現的地方。

    老實説,在北京生活其實何在新加坡差不了多少。但最主要的應該就是所謂的物是人非的一種狀態吧。日子還是要過的,生活還是得繼續,但是身邊熟悉的人都不一樣,因此與人相處的方式也要改變。人在異鄉,身不由己,什麼都是不一樣。而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更必須打破自己原本的節奏和規矩。

    這裡沒有藍天,但有的是足不出戶上網購物或呼叫外賣,直接把便利送到家裏。這裡沒有Facebook,但我們可以照樣在微信朋友圈裏各顯精彩。

圖為本文作者參加2015年國際文化節新加坡學生聯合會(北京)活動。(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當然,這些都是表面的生活習慣的變化,不能算是覆雨翻雲。而最深層的,被改變的,是如此難以形容。短短的四年説長不長,説短不短,但足以改變自己的三觀,改變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世界。

    之前我的想要改變世界,現在的我希望不要被世界改變。年少輕狂曾經大聲地説世界應該是怎麼樣,現在的我學會仔細思考後才説出世界可以是什麼樣。在此之前,對於中國的認識可能如此的片面,覺得如此的落後。今天的自己則享受着一個國際化現代大都市所具有的便利。不一樣的認識,代表的不只是言語上的差異,而是腦中思考的過程。我不能説自己變得更客觀,拋棄了自己之前的成見。但我很慶幸能夠對於所見的事物都帶有多一分的坦然和釋懷。

    這一切並非那麼簡單,但或許就是因為其困難度,才如此讓人着迷。四年來,我有幸在《聯合早報》上發表有關於留學經驗的文章。回過頭來看自己四年前所發表的文章,除了筆法較為生澀,思想的變化應該就是留學給予我的,最寶貴的禮物。一次次跨出自己的安全範圍,一次次的跌倒和爬起來,才讓留學生涯如此難忘。

    是啊,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去哪。這些問題其實沒有想象中如此的複雜。因為在他們之間是一個過程,一個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了解新加坡,更是了解中國的一次旅行。

    在留學生活即將結束之際,或許這已經可以真正達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海還是海的境界了,心也逐漸坦然。我叫王康威,來自新加坡,面向的是中國,面向的是世界。

  作者簡介 王康威(男),新加坡赴華留學人員,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網新加坡頻道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延伸閱讀:
( 編輯: 余南 ) 【字號 打印關閉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74128422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