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抗擊日本法西斯歷史現場
舊福特工廠裏刻着“以史為鑒”四個字,來此造訪的大多數游客都是外國人。其中來自澳洲的游客喬納森·布爾説,“我感到很震撼,這裡竟然還有這樣一段歷史”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馬玉潔發自新加坡在新加坡的上武吉知馬路上,坐落着一座灰白色的建築。它的歷史,即使在當地也鮮有人知。
它最初是福特汽車公司在東南亞開設的第一間汽車裝配廠,經過歲月的洗禮,如今這間工廠已經關閉,而封存在此的,亦是一段很難從如今的新加坡感受到的動蕩的過去。
1942年2月15日,駐守新加坡的英國海峽殖民政府向日本投降,英國駐馬來亞總司令白思華就是在這裡向日軍首領山下奉文簽署了投降書。
那一天,恰是華人新年。
讓外國游客感到震撼
本應該是爆竹聲聲熱鬧歡騰的節日,變成了槍炮聲下戰爭的蕭肅和寒栗。
更加可悲的是,幾乎沒有人預料到這一天的到來。正如新加坡建國總理在回憶錄中所説:“在日本攻佔新加坡之前,我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英國皇家空軍戰無不勝,英國不可能被征服。但事實卻給了我們一記當頭棒喝。”
淪陷後的新加坡被改名為“昭南”,陷入3年零6個月的日據時期。在這所今日已被改造成博物館的舊福特工廠內,懸挂着一幅幅當時戰爭時新加坡滿目瘡痍的模樣和令人心酸的生活:當地人走在街道上必須向日本軍官鞠躬致意;一家六口,甚至包括幾歲的孩童被綁在街邊的樹上受虐待致死,只是因為他們為印度人做衣服,而那些布料,是印度人從軍庫裏偷剪下的……照片裏的人們,都帶着戰爭期間所特有的神情——那是對生命不知在何時戛然而止的恐懼和對殘酷現實的厭倦。
館內同時播放着一些親歷者口述的經歷。他們的家人有些在防空洞躲藏被日軍殺害,有些受到了日本殘酷的虐待。館內資料顯示,進入亞歷山大醫院時,日軍刺死醫護人員,甚至連病床上的傷員也不放過。
而最恐怖的無疑是日軍攻陷新加坡之後肅清抗日人士的“大檢證”。為了報復新加坡華人之前支持中國抗日活動和新加坡的義勇軍,日軍佔領新加坡幾天后便出示一份佈告,要求新加坡所有18歲至50歲的華人男子到幾個地方集中“檢證”。不過,這其實是一個幌子,日軍真正的目的,是借機肅清新加坡境內親英和支持抗日的人士。
為了在一週內肅清反日分子,很多無辜的平民僅僅因為神色可疑等原因就被誘騙至集中地慘遭殺害。而在當時真正通過“檢證”並最終拿到“良民證”的人,也必須時刻將這張保命的紙片放在身上,否則就有可能被關起來活活打死。館內照片恰好記錄了一張當時被視為最珍貴的“良民證”——這個名為“華僑登記證”的紙片上詳細記錄了一個人的姓名、年齡、出生地、現居住地址以及家庭成員等各種信息,同時也附上持有人的照片,嚴防冒領。
舊福特工廠裏刻着“以史為鑒”四個字,來此造訪的大多數游客都是外國人。其中來自澳洲的游客喬納森·布爾説,“我感到很震撼,這裡竟然還有這樣一段歷史。”
至少5萬名華人被日軍殺害
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5萬名新加坡華人在日據時期被日軍殺害。1962年,在新加坡很多地方相繼發現了日本佔領時期被屠殺者的遺骸。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不忍心看著這些骸骨被遺棄在荒郊野外,便着手將發現的遺骸統一進行發掘和安葬,並於1967年2月15日在市中心的美芝路上建立了新加坡“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
這是一座70米高的石碑,四支錐形的白色石柱,組成一座巨大的錐形石塔,插入藍天,象徵着新加坡的四大種族——華裔、馬來人、印度裔和歐亞裔所共同擔負的苦難。時任總理李光耀在當時的揭幕儀式上説,建立這座紀念碑的目的並非是要撩起仇恨,而是要紀念在一場歷史大災難中死難的同胞,並提醒人們對任何新的威脅保持充分的警惕和戒備。
也是從那一年起,中華總商會便在每年2月15日舉行祭禮,悼念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到今年已是第48個年頭。這48年裏,每年的2月15日,羅榮基都一定會來這裡痛哭一場。
今年74歲的羅榮基已經滿頭白髮,平時看起來是個笑容可掬、精神爽朗的老先生。然而,回想起新加坡被日本佔領的3年零6個月的日子,淚水就不斷涌出,説話間數度哽咽。
“我爸爸在日本鬼子進來的時候被殺……”話音未落,他就像個孩子般嗚咽了起來。
歷史不能被淡忘
每一次回到這裡,都會再一次觸碰羅榮基往日傷疤的疼痛。而最讓他無法釋懷的,是日本政府對待歷史的態度。“日本人到今天還沒有向我們道歉。我們不能夠原諒。”羅榮基説,他每年都帶着家人來參加悼念儀式。“今天我帶了太太、孩子和孫子,我要讓他們知道,每年都一定要來這裡拜祭。”
人們是健忘的,但歷史不能被淡忘。如今,每一位到訪舊福特工廠的訪客都會觀看館內的一段影片,而在影片結束後,館內的工作人員會為每個人遞上一本厚厚的書刊作為紀念。這本於2005年編纂出版的《昭南年代:1942年至1945年日本佔領下的新加坡》中,詳細記錄了“日佔”時期新加坡以及東南亞各國的真實生活。
作者李素梅女士在這本書中説,戰爭是殘酷的,但日軍所到之處留下的暴行遠超一般,主要在於其殺戮行為的殘酷和對於屠戮生命的肆意。她説,日本部分人甚至有一些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如果任由其極端民族主義擴散,而官方看起來又不能阻止這種情況蔓延的話,日本有可能永遠也不會正面這段歷史。而這麼多日本年輕人對於歷史一無所知,則會使得歷史重演的可能性隨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