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加坡也有路邊攤
(新加坡)葉孝忠
和朋友沿着公園棧道慢跑到勿洛軍營的小販中心,那裏有家出名的福建炒蝦面。嫻熟的小販翻炒出鑊氣十足帶點焦味的麵條,最後撒上一匙罪惡的豬油渣,大功告成。雖然知道這一頓晚餐又會把運動後抵消了的卡路裏重新召喚回來,但滿足慾望不就是人類活着的原因和動力嗎?面對美食不要想太多。
在中國,新加坡小販美食的名聲不及台灣地區的夜市,甚至中國香港茶餐廳的簡便ABC餐都更加有名。這可能是因為對外,我們一直要維持着高大上的姿態,以致很多中國朋友都不曉得新加坡有那麼多價廉物美的食品。
對新加坡本地人而言,不知道學校裏有教授本地美食的課程嗎?小販中心裏收藏了那麼多的現成的創意、智慧和傳統,如果從小抓起,讓每個新加坡人都能由文化層面去了解本地美食,全民皆成美食大使,那麼我們獨有的美食文化就能更輕易地推廣出去。如果自己都不了解,如何奢望別人來了解你。
很多朋友都感嘆,現今的味道已大不如前,其中原因林林總總,包括現代人口味的轉變、外來人也當起了小販等等,然而其中也有一些難辭其咎的理由。越來越多的小販和餐廳,因為追求高效率和節省金錢與時間成本等,開始採用供應商準備好的材料,味道也自然少了層次。現在到底還有多少娘惹攤主親自搗碎花生米?維護傳統需要政策,檳城政府甚至倡議只有本地人才有資格成為當地美食的主廚,而法國最近推出一項新的政策,由準備食材到烹煮過程中一手包辦的餐館,才能貼上“親手烹飪”的標籤,這保障了消費者的利益,也維護了美食的傳統。
傳統未必是十全十美的,但傳統的價值並非在它的十全十美性,而是提醒我們過去曾經走過的路,味蕾遭遇過的味道,童年邂逅的風景。
有了過去,我們站在現在才會更踏實一點,面對未來也能更為大氣從容。
原題:新加坡也有路邊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