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頻道 > 正文
 
于文軒:舌尖上的公共外交與大國崛起
2014年05月19日 09:33:03  來源: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 【字號 】【收藏】【列印】【關閉

    從積貧積弱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今中國在國際政治、軍事、社會和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這個大國崛起的過程中,軟實力的培育和展示非常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説對大國能否崛起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近年來,中國在和國際社會打交道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哲學、價值觀、制度和文化同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産生衝突。大陸小孩在香港街頭便溺一事,在深層次上反映的就是這樣的衝突。這其中既有相互之間不了解和偏見的因素,也有對軟實力的重要性認識得不夠,與軟實力傳播和展示的效果不佳有關。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發展公共外交,希望通過更柔性的非正式的手段加強中國和世界的溝通,增進相互間的理解和信任,化解外界對中國崛起的憂慮。如何達到這個目的,是中國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最近央視熱播的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在這方面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

    《舌尖上的中國》(下簡稱《舌》)自去年開播以來就廣受矚目,而《舌》第二季(下簡稱《舌II》)開播則更引起了海內外的熱議。作為電視節目小眾類型的記錄片能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和反響,不能不説是一個小奇跡。《舌》可以説是中國電視紀錄片史上裏程碑式的作品。它突破了傳統中國美食記錄片只見”物” 不見“人”的傳統,大量借鑒和吸收了西方記錄片拍攝的理念和技術,突出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通過對制作美食的人的刻畫,有利地增強了美食的感染力和親和力。

    作為公共外交的一部分,近來中國政府開始致力于中華文化的推廣和傳播,但其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往往是投入大但效果卻不顯著,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理解得不夠。西方文化特別是後現代的西方文化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對個體人性的關注和對宏大敘事的摒棄。筆者今年去美國開會,紐約紐瓦克機場播放的歡迎海外遊客的宣傳片《美國歡迎你》就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部宣傳片裏沒有太多的名山大川,有的是各種族和各年齡段和各階層的人的現實生活和笑容。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飲食文化集中華文化之大成。從食材的採集準備,到烹飪呈現和餐飲場所,以及環境的構建、營造,中華文化的哲學、價值觀、文學、美術、音樂、建築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民以食為天”。美食具有跨文化的吸引力。從美食入手,吸收借鑒西方文化以人為中心的表現手法對于中華文化的介紹和推廣非常有幫助。

    不僅展示了文化, 《舌》濃鬱的人文色彩向海外觀眾展現了一個個勤勞勇敢、聰明智慧、樸實無華、敬業愛家的中國普通民眾的形象,展現了中國巨大的自然、經濟和社會的地區差異、城鄉差異和個人體差異。盡管中國已是當今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仍然非常簡樸,從某個角度説,個別地區的民眾生活還是相當的辛苦和貧窮。在從方面,《舌》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國真實的國情和面貌,對于消除外界對中國發展的錯誤認知和偏見頗有助益。

    《舌II》開播以來在獲得好評的同時,也遭到了某些非議。有海外媒體指稱《舌II》偏離了介紹宣傳美食的路線,帶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政治色彩。這反映出《舌尖上的中國》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首先《舌》如果是非盈利組織和私人電視節目制作者制作的節目,效果會更好些,而《舌II》的視野則稍顯狹窄。在我看來,《舌II》是欠缺了歷史縱橫的深度和國際視角的廣度。如果能將中華文化和美食放到世界文化發展和世界美食叢林裏來展現,效果或許要好得多。如果片面強調中華文化古老悠久天下獨步、中華美食天下第一的話,可能也會向外界展示盲目自大的中心主義和對外部世界的不了解。

    我個人認為,中國美食節目的制作者可與新加坡美食專家加強交流與合作。新加坡處于中西文化的交匯處,東西方美食交相呼應,發展出的亞洲混合風美食形態,對于如何將中華美食和世界美食相融合並發揚光大,非常具有參考和借鑒的現實價值。

    (作者:于文軒,南洋理工大學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係助理教授。本文只代表其個人觀點。)

分享到:
延伸閱讀:
( 編輯: 李小雨 ) 【字號 列印關閉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6515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