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頻道 > 正文
 
王首毅:上海自貿區成立為中新合作創造更大空間
2014年04月21日 13:06:03  來源: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 【字號 】【收藏】【打印】【關閉

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王首毅在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郭小天 攝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4月21日電(記者吳磊 左昊暢)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無論是對中國國內經濟發展的步伐還是對國際的影響,一直倍受關注,尤其是新加坡作為自貿國家,有評論稱上海自貿區成立對新加坡構成了很大的競爭。近日我們在上海舉辦的新加坡管理大學—復旦大學治理和發展國際論壇上採訪了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王首毅,就上海自貿區、新加坡的競爭優勢、中國企業在新加坡上市等方面發表看法。

    記者:王先生您好,作為新加坡駐上海總領事,相信您一定密切關住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您怎麼看上海自貿區?

    王首毅:我個人的看法是,中國政府在這個時候選擇介入自貿區,是有一定原因的。這幾年大家都感受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一個轉折點。中國曾經號稱是世界的工廠。但中國領導人都清楚,如果要避開中等收入國家的困境,也就是所謂的”Middle Income Trap”,中國就需要經濟轉型。自貿區最大的功能就是轉變政府職能和開拓現代服務業,包括金融業的有序發展。金融領域的頂層設計很重要。如果出了差錯,不僅在上海自貿區,在整個國家層面都會存在風險。相反地,如果試驗成功了,自貿區的成功也會影響整個國家。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都比較小心,都是一步一步來。從政策制定者的長遠願景來看,是要通過上海自貿區這個窗口,去把這個成功的實驗覆蓋到全國各地。

    記者:您可能看到有些媒體和評論指出,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對新加坡有很大的競爭,您怎麼看?

    王首毅:我認為雖然會有一點競爭,但合作空間遠遠超過於競爭。首先中國的市場非常大,我們看到世界的經濟重點已經從西方轉到東方,亞太地區的經濟體在全球經濟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中國和亞太市場那麼大,顯然上海作為服務中國和區域市場的一個中心是不夠的。新加坡的優勢在於身處東南亞,有史以來就是把自己處在東西文明之間,我們的經商理念和社會治理的一套理念是我們的優勢。包括現在很多中國企業要走出去,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東南亞,而新加坡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樞紐和橋頭堡。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可以説是促進了中國與新加坡乃至東南亞之間的互動。

    記者:您提出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加大中新兩國合作空間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首毅:中新經貿合作從90年代初期就開始增速。我們新加坡銀行和很多企業早已經意識到,除了新加坡本地市場,更應該放眼中國,區域和整個世界舞&。蘇州工業園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成立的。

    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加大了兩國合作空間,具體可以從幾方面説。首先,上海自貿區加深了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空間,加快了我們的腳步。它實際上開了一個很便捷的窗口,方便新加坡企業更深入地開拓中國市場。自貿區從去年九月底到現在半年,有一部分的政策自由大家都在適應,有一些敏感政策大家都在一步一步推進。但是高層政府、決策人員的目標是什麼,大家都很清楚。所以即使在現在自貿區政策還沒有很完善的情況下,一些新加坡企業就已經進駐自貿區,就是看好中國以後的開放程度。

    中國企業可以通過這個窗口到東南亞開拓市場。而中國企業到東南亞的第一站肯定就是新加坡。雖然有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可能會到印尼、馬來西亞或越南,但是他們區域總部的首選往往是在新加坡。目前中國在新加坡的企業有4500多家,上市的有將近150家,我相信以後這個數字還會越來越大。自從新加坡去年開展了人民幣結算業務,我們的人民幣儲備已經倍增到2600多億,大約為香港的四分之一。2013年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字,新加坡成為中國第一大境外投資國,這也充分證明我們新加坡企業和政府對中國的長期發展是很有信心的。

    記者:中新合作走到今天,無論是園區合作還是培訓服務項目,相當密切的同時似乎也遇到了瓶頸,您認為當前新加坡能夠對中國的發展起到最大幫助的是哪一方面?

    王首毅:我去過中國華東地區的很多城市,見了很多領導,通過我對長三角地區了解,大家比較期待的是新加坡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經驗。新加坡本身就是自貿區,經驗豐富,怎麼使得政府官員把重點放在服務商界,通過服務商界來製造高端的就業機會給廣大市民。這方面還有很多可以與中國互相學習。

    記者:説到現代服務業,其中的金融業,去年無論是人民幣結算還是新加坡上市,應該説中新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您怎麼看目前一些中國企業在新加坡上市的融資率低,甚至由於成本高昂而考慮退出的現象?

    王首毅:新加坡證交所和金融界正在這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好讓中國企業更容易在新加坡上市和融資,比如上市後可能以人民幣結算。我們也了解到新加坡在資本市場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新加坡有信心把這方面的工作做好,結合新加坡優勢的同時尋找差異化優勢。

    最後,我想説上海和新加坡兩地社會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也都在轉型,在這方面新加坡治國的經驗提供給雙邊許多可以共同探討的議題,比如公共住房、公積金、社會保險、人口老齡化和族群之間的融合等。這也是今天的論壇的重要意義所在。

 

分享到:
延伸閱讀:
( 編輯: 李小雨 ) 【字號 打印關閉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6374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