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頻道 > 正文
 
新加坡"規劃之父":中國城市別太急於建標誌建築
2013年12月24日 08:19:43  來源: 華西都市報 【字號 】【收藏】【打印】【關閉

  尊重自然人文,規劃師應和土地“談戀愛”

  華西都市報:不少中國官員到新加坡學習城市規劃經驗,您覺得最值得學的是什麼?

  劉太格:我希望他們不要太急着去模仿新加坡表面現代繁華的樣子,應該去了解過去的新加坡是什麼樣的,新加坡發展的開端是怎樣的。

  我經常和中國官員強調,要去了解新加坡的這個發展過程。此外,新加坡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比如説,在公眾住宅方面,我最近説了四句話:第一,新加坡以前有破房子,現在沒有了。第二,沒有無家可歸者。第三,沒有貧民窟。第四,各民族都融合在一起了。當然,交通和學校也很重要,超市、體育場等生活設施都離居住區很近。

  以人為本就是為人民的生活帶來舒適感和方便性,中國的地方政府應先做好這兩點,再去談城市形象。

  華西都市報:您參與中國30多個城市的規劃設計,能否説一下您的感受?

  劉太格:我覺得中國的自然環境非常好,但沒有被保護好。其次,與自然風光對應的人文景觀也沒能得到很好的保護。中國的歷史建築很多,比新加坡優勢大,可是有許多已經被拆掉了。

  我覺得處理好美麗的自然環境和優秀的歷史建築,再加上合理的建設,就是以人為本。中國不少地方政府都在現代建築上找獨特性,但這恰是事倍功半的。

  我常説,規劃師在做規劃的時候要和土地談戀愛,要接受自然環境,要尊重地貌和歷史建築,這是其本身的獨特性,是沒有第二個城市可以替代的。

  事實上,我們在做規劃時很少提到標誌性建築,新加坡的獨特性就是海岸、河,那些老建築我們也保留得很多,在這些的基礎上,我們才再做合理的新的建設。

  城市形象也是如此,整體要協調,那麼幾棟標誌性的建築才會顯得有特色。那麼在中國呢,如果到處都要有有特色的建築,結果就變得沒有特色了。

  華西都市報:您認為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呢?

  劉太格:有沒有一個中國人敢把紫禁城拆掉重建新房呢?絕對不可能。同理,每個城市具有特色的歷史建築就是他們的“紫禁城”,其存在的意義和紫禁城是一樣重要的,可是現在大家都是隨意地想拆就拆。許多城市推掉了自己的“紫禁城”,然後模仿北京、上海,從現代建築裏面找特色,這個太不合理了。

  其實每個城市都有它的身份,比如北京可能是一個高官,上海是一個貴婦。而某些地方,可能是一個鄉村姑娘。那麼你要把鄉村姑娘打扮成貴婦的樣子,怎麼行呢?

  所以自身特色就是要考慮這個城市的身份,先要尊重自己的身份,再去開發自己的特色。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分享到:
延伸閱讀:
( 編輯: 余南 ) 【字號 打印關閉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00012590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