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頻道 > 正文
 
綠葉制藥董事長劉殿波:"走出去"的企業要有堅定信念
2013年07月09日 23:10:24  來源: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 【字號 】【收藏】【列印】【關閉

    新華網新加坡7月9日電(記者郭鴿)在新加坡參加“慧眼中國環球論壇2013年會”的綠葉制藥董事長劉殿波對新華網記者表示,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時一定要先在內部堅定信念,找好戰略定位,長期堅持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良好收益。

    記者:非常感謝您今天接受新華網的採訪。我們想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現在中國正面臨著一個轉型就是從“中國制造”轉型到“中國創造”,那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劉殿波: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也就是説中國市場化這20多年的時間了,今天我覺得無論是從中國國內大的市場環境,還是國際的環境,毫無疑問的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個因素是一個發自企業內部的原動力,它必須是這麼去走,才能夠獲得競爭力,才能夠獲得市場份額,才能獲得客戶認知,才能獲得企業的發展。

    所以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我認為無論哪一個行業都是如此,也具備了一些很好的基礎條件,也就是説中國的企業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以後,他現在的實力也壯大了,參與國際競爭的經驗也有了,然後由于中國巨大的市場本身的需求拉動,由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市場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你現在必須有創新的産品或者創新的服務,你才能夠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記者:那您覺得私營企業在“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這條道路上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劉殿波:我覺得民營企業、私營企業是最活躍的一部分力量,因為這部分企業是沒有其他可依賴的,你只能依賴你自己的競爭力。比如説私營企業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無論要與國際公司競爭還是要與國企競爭,必須不斷地去創造出一些差異化的産品,如果要使差異化産品有所出現你當然要靠研究開發。所以私營企業本身的緊迫感、面對的競爭壓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和戰略能力,都使它成為是一股最最有活力的創新力量。

    記者:那綠葉制藥在創新方面有哪些突破呢?能具體舉一些例子給我們嗎?

    劉殿波:綠葉集團今年是走了第19年了,20年以前開始創業,經過了這20年的發展,我們還是很有體會的,大概是前10年的時候,我們還是從零做起開始生存、開始能夠有一定的效益,但是近十幾年的發展,我們認為我們的成長與發展很重要的是依賴于我們創新的産品。

    實際上綠葉從做研究開發來講,比較早從1999年就開始,也就是説現在算下來十三四年以前就開始做研發了。我們那個時候就看到,尤其生物制藥的研發周期很長、投入也比較大,對産品創新的要求特別高。所以我們在13年以前就開始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8%-10%,累積這十幾年都是這樣,來投入到研究開發裏面去。今天我們自主研發創新的産品已經構成我們銷售額的80%。

    這個是很重要的,你要看到十年以後你要做什麼,你有什麼産品可以提供到市場上去,包括20年以後。所以藥業通常是十年二十年以前就開始布局你未來十到二十年的産品線。

    再一個就是這十幾年完全自主創新研發的一些專利産品,現在已經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這在中國的眾多的制藥企業裏面,是很突出的。除此之外,我們還在向歐盟注冊,向日本注冊,它為我們綠葉未來十年的全球化的發展、國際化的發展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礎。

    記者:那您提到綠葉制藥國際化的發展,能分享一下在走出去的這條路上你們遇到的挑戰嗎?

    劉殿波:對,走出去這條路肯定是一條漫漫的路,你必須有一種心態,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的,我覺得你需要花十年二十年的準備,我覺得這個挑戰是自己,是你自己內心與企業內心強不強大,你能不能耐得住這個過程,還是説我是短期行為,是三年還是怎麼樣就國際化,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覺得企業本身的戰略定位很重要,走這條路要很堅定。

    所以我們通常看到的很多中國企業,尤其生物醫藥的企業,大家走到半路就停下來了就退回去,因為畢竟來講這個路程很長,並且它的失敗率也蠻高的,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企業內部要有很堅定的信念。

    第二點,從外部的因素來講,我覺得你要很有智慧地能夠整合一些國際的資源,你不要什麼都自己做,因為我們很多企業做到一定的規模以後想到自己的能力可能很大,所以想什麼都自己走通一條路,實際上這樣一條路走起來蠻辛苦。例如你産品研發出來還要有市場開拓,如果你要在美國開拓市場,如果你不能夠擁有一些戰略夥伴的話,我覺得是很難的,你自己組建銷售團隊,然後到一個你很不熟悉的市場去開拓市場,那可能你的效率就很低,所以我覺得要有智慧地整合國際的一些資源,這個産業鏈用到人家的強項,用開放的心態來進行合作。

    記者:最後我們來談談這次您參加慧眼中國論壇的一些感受和體會好嗎?

    劉殿波:我覺得這個論壇最好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從第三方來看中國,以前我們在中國搞很多論壇就是我們在探討中國經濟、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等一些關係,大都是中國人在自己看自己,我覺得這個論壇的一個特點就是很有國際化,來參加會議的有商界的,有學術界的,有政界的,它的來源很廣泛,而很重要的他的廣泛的來源是來源于全世界各地。所以説我是中國人,我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和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我覺得這個論壇很好,我也一直有興趣會參加。因為對這個通商中國,從他的總裁到董事會的成員,到新加坡的這些官員,他們對舉辦這個活動的要求還是很高的,立足點是全球看中國,它的意義很深遠。

    我覺得這種論壇事實上可能得不到什麼結論,因為大家不需要得到結論,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分享到了很多非常重要的資訊,包括昨天晚上尚達曼副總理的演講,我覺得很好、很有意義,你會透過這種論壇看到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到底會發生什麼,可能會發生什麼,然後你會做好準備,然後你會應對未來的變化。

    記者: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問。

分享到:
延伸閱讀:
( 編輯: 林杉 ) 【字號 列印關閉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0606124982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