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頻道 > 正文
 
新加坡股票交易所對企業上市的規定
2012年11月21日 14:56:28  來源: 綜合 【字號 】【收藏】【打印】【關閉

    新加坡交易所成立於1999年, 由前新加坡股票交易所和前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合併而成,於 2000 年 11 月成為亞太地區首家通過公開募股和私募配售方式上市的交易所。

    截止到2007年3月,新加坡交易所共有70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250多家外國企業,其中 117家來自中國。中國上市企業的總市值已經超過280億新元 (約合 183 億美元) , 佔新加坡市場總市值的5.5%以上。

    與2005年156億新元 (約合 101.9億美元) 的總市值相比, 增長了80%。近期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股票很多都有良好的表現,如中國農業機械從0.345 新元的發行價到 0.685新元大交易價,上漲了98.6%。與亞洲其他的證券市場相比,新加坡證券市場的特色與優勢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製造業公司所佔比例大。截至 2006年末,製造業(包含電子業)佔所有在新加坡上市公司的 40%,同亞洲其他證券市場相比,新加坡市場對製造業公司也更為青睞。

    希望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作第一上市的公司首先要指定一個新加坡機構作為其保薦人或經理人。該經理人會向公司就上市要求提供諮詢和替公司進行上市方面的準備。它代表公司遞交上市申請,其中包括由新加坡的會計公司根據新加坡或國際會計標準準備的財務報告。對於外國公司來説,其財務報告至少需要包括3年的經營。

    關於上市程序和有關時間要求:1)向SES 申請上市:8周:經理人及其他業內人士接受SES問詢;SES原則上同意上市申請。對於那些材料的各方面都完整的申請,審核的過程一般需要2個月。根據個別材料的不同時間可能會更長。2)IPO公開發行前:1個月:經理人和公司商定發行價格,簽署承銷和/或募集協議;向公司登記處遞交招股書草稿;準備公開發行。3)公開發行:2周:公開發行開始,通常公開招購時間為7個交易日;發行結束後公布中簽情況和分配股份;股份的交易通常在“when issued”的基礎上於發行結束後的第二個交易日開始。 已經在外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國公司可以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作第二上市。這類公司需要指定一家新加坡公司作其經理人。如果該公司尚需公開發行證券, 其上市要求將得到放寬, 對其審核的期限也較短,如果是這種情況,公司在上市時需要提供一份信息備忘錄,而不是上市招股書。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收費:1)上市初費:按證券面值每一百萬新元徵收500新元。最低標準2000新元,最高不超過20000新元。2)上市年費:按證券面值每一百萬新元徵收 100 新元。最低標準400新元,最高不超過 2000新元。3)審核費:按每份文件 500新元收取,最多不超過3000新元。經理人、承銷商、銷售機構方面有管理費、承銷費、經紀人費,會計師、審計師方面有財務報表、項目費等,由公司與有關各方商定。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定期對SESDAQ市場向主交易板的轉移作考察。 已符合主交易板上市資格的 SESDAQ公司需向交易所遞交書面申請,在符合以下要求之後即可轉至主交易板上市:1)在SESDAQ 市場已上市至少2年;2)符合主交易板上市公司關於最小股本和盈利記錄的要求;3)公司需要增加發行股本和實收股本比例,以符合主交易板最小股東方面的要求;4)股東分佈要求符合且無需再對其股份作市場銷售之後,公司即可在向股東寄發公告之後宣布其股份轉入主交易板交易; 5)公司需在其轉入主交易板之時交納主交易板上市年費;6)公司必須向交易所提供遵守交易所主交易板有關要求和政策的保證書。

    新加坡之所以對中國民營企業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原因是在上市門檻較低以及鎖股期短。企業在新加坡上市的標準有三個,符合任意一個即可, 一是稅前利潤過去三年累計達到750萬新元, 每年不少於l00萬新元,有 3 年營業紀錄,符合此項的對市值沒有要求;二是稅前利潤在過去l 一2年累計達到1000萬新元,符合此項對市值扣營業紀錄都沒有要求;三是上市時市值達到8000萬新元,符合此項對稅前利潤和營業記錄都沒有要求。 除了這三個標準對於股權分佈的要求是 25%的股份由至少l000名股東持有(市值超過3億新元的可以降至12%~20%)。

    此外民營企業對於鎖股期特別敏感,新交所對於這方面的要求比較寬鬆,只是要求在主板上市的發起人全部股份在6個月內不得出售。 在新交所主板上市有三個標準,主要是為了滿足不同行業類型的公司上市需要,企業只要符合其中的一個標準就可以。標準一:稅前利潤過去3 年累計超過 750 萬新元(1美元約合1.55 新元),每年均需超過100 萬新元;業務經營記錄 3年以上;管理層連續服務3年以上。標準

    二:稅前利潤過去最近一年或兩年累計超過1000萬新元;管理層連續服務一年以上。標準三:根據發行價,上市資本值至少為 8000萬新元。 除了主板市場,中國內地企業還可選擇在“新指”SESDAQ(新加坡自動報價與交易系統)上市。這個市場是幫助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在股市集資,上市條件更較為寬鬆。 上市的程序也比較簡單。首先,用國際會計法做會計整合,看核心業務有沒有一個持久性的利潤。第二,作業務重組,按國際審計法出審計報告。然後,一定要在呈交新交所之前拿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無異函”。無異函要説清股東是誰,權益者是誰,重組過程是怎麼來的。注意:新加坡不是保薦人制度,是介紹人制度,就是呈交新交所的時候,

    必須有一家銀行幫你呈交文件,遞交的銀行通常也是承銷商,這家銀行必須是在新加坡有業務,像大陸的工商、農業銀行就可以。但券商必須用新加坡的。

    上市成本:據有關資料,新加坡的融資成本約為 8%到10%(指佔融資額的比例),香港主板20%、創業板 10%-15%,國內主板5%,納斯達克10%。

    中國內地企業去新加坡上市有八大好處:一、新加坡股市是獨立開放的公開市場,上市條件明確。公司在尋求在新加坡上市過程中可以隨時與新交所&&、了解新交所的相關規定並討論上市前後遇到的各種問題。二、國內公司在新交所上市可以融集外資供公司進一步發展之用。新交所根據新型經濟發展而設計的上市標準,有利於新興而且具有潛力的中國公司在新加坡市場融資。在公司發展的最關鍵時期,給予公司最需要的資金。三、新加坡股票市場的流通性較好,換手率(交易值/市值)高,市場是十分活躍的。四、新加坡市場對製造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有更深的認識,估價較高。五、企業上市售股,可以選擇發售新股或由股東賣出原有股份。公司上市後亦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及市場狀況,自由決定在二級市場上再次募集資金的形式、時間和數量。六、新加坡沒有外匯及資金流動管制,發行新股及出售舊股所募集的資金可自由流入、流出新加坡。七、在國際市場上市,有利於企業樹立更好的企業形象。八、新加坡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國內公司既可在新加坡得到文化上的認同,又可以登上國際舞&。(資料來源:貿促會網站)

分享到:
延伸閱讀:
( 編輯: 朱永磊 ) 【字號 打印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