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頻道 > 正文
 
新加坡民族、語言和文化
2012年11月21日 15:32:16  來源: 新加坡旅遊局 【字號 】【收藏】【列印】【關閉

    新加坡的國際化是它最顯著的特徵,這也是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商業成就所賦予的特質。1819年1月29日,當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 把新加坡定位為貿易轉机站後不久,這裏很快就有了來自中國、印度、印尼、馬來半鳥和中東的移民和商人,選擇到此經商貿易或定居。

    受到美好發展前景的吸引,外來移民紛紛涌入,同時也帶來了自己的文化、語言、風俗與節慶。不同民族之間通婚及相互融合的結果,不僅造就了新加坡社會的多元化,更賦予新加坡生機勃勃、百花齊放的文化動力。到了19世紀末,新加坡成為了亞洲最具國際化的都會城市之一,國民人口主要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土生華人(也俗稱海峽華人)和歐亞人所組成。

    今天,華人佔新加坡總人口的74.2%,馬來人為13.4%,印度人為9.2%,歐亞人與土生華人則佔3.2%。不過,對許多非當地人而言,新加坡也是他們的家園,其中大約 20%的非當地居民是來自菲律賓、印尼和孟加拉國的藍領工人。其余外籍人口是來自各個國家的白領,其中包括北美、澳洲、歐洲、中國及印度。

    為了彰顯多元種族的文化特色,新加坡採用了四個主要民族的代表性語言。憲法所規定的四種官方語言則分別是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然而,為了對馬來人作為土生土長社群的尊重與肯定,新加坡特將國家語言定為Bahasa Melayu,即馬來語。

    由于新加坡使用的其他語言,尤其是各式馬來語和華語方言,對在新加坡使用的英語類型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類影響在非正式英語中尤為明顯。新加坡的非正式英語,通常被稱為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它是許多新加坡人的身份標記,代表了一種混合的語言形式,是融匯了馬來語以及華語和印度語的詞匯。

    在新加坡,幾乎人人都會説至少兩種語言,許多人更精通三至四種語言。大多數兒童自小就在雙語環境中成長,當他們長大後,又學會了其他的語言。在受教育的居民當中,大多數人都能雙語兼通。英語和華語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兩種語言。英語是學校裏的主要教學用語,而孩子們也學習各自的母語,以確保他們保持同根同源的傳承。

    而在不同的華人方言中,華語(普通話)替代閩南語、潮州話、廣東話、客家話、海南話或福州話成為了受重點推廣的語言。80年代,新加坡首次推行了華人“講華語運動”,使華語得到推廣。而在90年代過後,“講華語運動”則主要針對受英語教育的華人為主。

    當您規劃暢遊新加坡時,也不妨在行程中加入走訪各大民族的文化休閒場所與宗教廟宇,了解新加坡多元社會背後的包容與智慧。無論您是隨團同遊還是獨自探索,您都一定會發現,新加坡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原來如此豐富多彩,令人難以忘懷。

分享到:
延伸閱讀:
( 編輯: 朱永磊 ) 【字號 列印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