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陽以村歌出圈:一首村歌就是一個振興故事-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5 01/04 09:03:23
來源:大眾日報

山東萊陽以村歌出圈:一首村歌就是一個振興故事

字體:

  “古井水流淌,愛人在身旁,這就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走進煙&萊陽山前店鎮南張夼村,遠遠便聽到文化廣場上傳來動聽的歌聲。伴隨着優美的旋律,村民翩翩起舞。

  “這首歌是我們的村歌《我的家鄉南張夼》,我們還根據歌曲自編自導了一段舞蹈。”南張夼村村民劉麗英告訴記者。

  “一個村的歌,就是一個村的故事。”《我的家鄉南張夼》詞曲作者田小洲是一名駐村幹部,每當漫步在村中的小路上,看到那些熟悉的景色,他的腦海中就會涌現出創作的想法。“我們村是山東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創作這首村歌,就是希望通過歌聲把村裏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田小洲説。

  近年來,“村晚”、“村超”、“村BA”等持續出圈,為各地文化展示提供了廣闊空間。萊陽靠村歌出圈,可謂另辟蹊徑。

  “去年6月以來,我們共舉辦60余場村歌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市18個鎮街、300多個村莊的2000余名選手參賽,‘萊陽村歌大賽’、‘萊陽村歌’穩居全國村歌話題榜首,可謂火遍全國。”萊陽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董新雲介紹。

  唱的是村歌,熱的是文化,靠的是村民廣泛參與。萊陽廣大村民不僅在村歌演唱中擔任主角,還積極參與村歌創作。比如,《白堊紀之歌》由61歲的農民張勇作詞作曲,他帶着對家鄉的眷戀,唱活了家鄉事、家鄉景。此外,村民還積極參與到村歌MV拍攝和舞&表演中來。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與‘魂’,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村歌作為一種文化標識,一種鄉土符號,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還讓大家對自己的村莊形成了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對鄉村文化建設、村民精神面貌提升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萊陽市委主要負責人&&。

  村歌唱得紅紅火火,能帶動致富嗎?萊陽給出的答案是:一首村歌就是一個振興故事,除了可以記錄鄉村風光、傳承鄉土文化、凝聚人心士氣、塑造良好鄉風,還是激活鄉村內生動力的重要抓手,甚至成為一些地方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金鑰匙”。

  以團旺鎮光山村為例,該村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打造出“村歌”、“村晚”等一批“村字號”文旅IP,為鄉村文旅産業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近年來,我們聘請專業公司,對全村進行整體規劃,致力於打造一個集休閒、採摘、研學、攀登、觀光、健身於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區,創樹‘水光山色、游在光山’旅游品牌,促進鄉村産業振興。”光山村黨支部書記初鵬飛介紹,目前,該村已建成16個冬暖式大棚和一個5600平方米的玻璃溫室大棚,以種植藍莓、葡萄、草莓、西紅柿為主,年收入近百萬元。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村歌大賽總決賽頒獎儀式上,光山村原創村歌《跟着支部一路康莊》,引得觀眾掌聲連連。

  “我們都很喜歡萊陽的氛圍,這裡的村歌既有泥土味又有時尚感。”在校大學生呂紫涵&&,周末到鄉村採摘水果、欣賞村歌,是一種全新的休閒體驗。

  “隨着村歌大賽一場接一場地舉辦,各地游客聞‘聲’而來,帶動了鄉村休閒旅游等相關産業的發展。”董新雲介紹,萊陽市還積極推動村歌由單純文藝表演轉變為涵蓋群眾文藝展示、文旅宣傳推介等內容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將村歌大賽與梨文化季、鄉村美食大賽等相結合,構建起農文旅商融合發展新格局。

  眼下,一大批特色優勢産業正向萊陽鄉村聚集,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同時,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産業支撐。在萊陽梨核心産區照旺莊鎮,通過深加工,萊陽梨全産業鏈産值突破46億元,直接帶動梨農增收12億元以上。(記者 董卿 楊秀萍)(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