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醫藥文化與時代的融合,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重要體現,更是助力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近日,山東省德州市正在緊鑼密鼓地佈置“智慧之光—中醫藥文化”圖片展。2025年1月份,為期3個月的“智慧之光—中醫藥文化”圖片展將在德州市博物館舉行,該展是由國家博物館、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德州市聯合舉辦的大型中醫藥展覽,以中醫藥文化為主線,展現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理念的中醫藥文化體系,並嵌入德州市中醫藥發展及近年來取得工作成效等內容。
近年來,德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創新實施“三醫聯動+中醫藥”集成改革、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三有”行動,開展中醫藥五大主題活動,建設“北京名中醫德州工作站”,全市中醫藥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群眾獲得感明顯提升。
德州市重點保障縣級中醫院服務能力提升、深化“三有”行動、“中醫館”“中醫閣”建設、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特色人才培養、中醫醫院科研創新等重大工程項目。強化醫保政策支持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提高中藥飲片和中醫診療技術報銷比例,降低中醫醫療機構住院起付標準。實施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分值”付費,支持國家、省中醫重點專科發展,全省率先&&扶持民間中醫發展的醫保政策,將“拔罐療法”和“刮痧治療”等中醫優勢技術納入醫保支付,遴選21個中醫病種、113家定點醫院納入中醫日間病房醫保結算範圍。
全市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全市擁有中醫醫院24家,其中公立中醫醫院13家(三甲1家、二甲12家),床位共4659張。各縣(市、區)政府辦中醫醫院全覆蓋,各公立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全部設置中醫科。公立中醫醫院持續加強標準化建設,健全感染性疾病科、老年病科、康復科和治未病科,全面推行“五個全科化”。各縣級中醫醫院全面建設“兩專科一中心”,9家達到電子病歷4級水平,9家達到國家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各縣(市、區)有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12個,各鄉鎮(街道)有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各村衞生室(社區衞生服務站)有中醫藥服務。
德州市積極探索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創新之路,開展“中醫藥文化+中醫醫療服務”的新模式,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目前,全市共建成精品國醫堂54家、中醫特色衞生院34家、中醫閣720家,基層中醫藥文化氛圍及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開展中醫藥5大主題活動:中醫藥特色療法優勢技術“四送四進四提升”活動、中醫藥健康義診“雙百”活動、中醫藥文化節暨中醫藥文化宣講“雙百”活動、中醫藥助力基層康復“雙百”活動和中醫膏方節活動。活動開展以來,累計服務群眾7萬多人次,讓廣大群眾通過沉浸式體驗,切身感受到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和獨特作用。不斷豐富中醫藥文化宣傳形式,組織開展中醫藥文化節、“中醫藥文化服務月”、《中醫藥法》宣講、中醫夜市等群眾體驗性活動。挖掘、遴選、申報市級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産,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市級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德州“痔漏”療法等15項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特色療法及優勢技術在傳統醫藥類項目中榜上有名。聯合教育部門建設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試點學校18所,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健康教育公益月活動,邀請省、市級中醫藥專家走進中小學校園開展中醫義診、科普活動,有力提升青少年中醫藥文化認知度。
前不久,“北京名中醫德州工作站”成立。德城區市民魏明長期受過敏體質的困擾,表現為頻繁打噴嚏、眼幹癢、耳鳴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可能觸發哮喘,始終未能找到有效辦法解決。偶然的機會,魏明從德州市中醫院公眾號上看到,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志旭教授定期來院坐診,他抓緊前去就診,開始接受中醫的調理。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他的身體狀況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哮喘發作次數也大大降低。每週多位北京名中醫前來工作站坐診,極大方便了德州市民。“北京名中醫德州工作站”經過兩個月的運行,截至目前,各位專家的看診數量約120人次,復診率近60%。同時,借助專家力量,帶動了德州市中醫院診療技術、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全面提升。
“德州市將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市為契機,秉承‘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中醫藥發展宗旨,全力推動中醫藥人才水平提升、服務能力提升、科技創新提升、産業技術提升。下一步,還將開展‘中醫藥傳承推廣提升年’活動,實施中醫藥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行動、基層中醫藥服務提質擴面行動、中醫藥文化傳承弘揚行動等7項專項行動,更好地滿足全市廣大人民群眾中醫藥服務需求。”德州市衞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孔祥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