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聊城市冠縣蘭沃鄉大曲村中心村衞生室,診斷室、治療室、公衛室等諸多功能性科室劃分明晰,全科診療儀、24小時動態心電圖機、除顫儀及制氧機等診療設備齊全。一個多月前,改造提升後的大曲村中心村衞生室正式運營。
村衞生室是鄉村醫療衞生體系中保障基層群眾健康的前沿陣地。今年3月,山東印發鄉村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底,鄉村兩級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實現較大提升,讓群眾就近就便獲得更加優質高效、系統連續的基本醫療衞生服務。
築牢鄉村醫療衞生服務“網底”,還需突破哪些難點堵點?近日,記者走訪了德州、棗莊、聊城等地。
“老三樣”換成了“新四樣”
鄉村醫生湯梅榮在大曲村行醫近24年,在進駐大曲村中心村衞生室之前,她和丈夫張代兵開了一家小診所。今年8月,在冠縣衛健局及當地政府支持下,由政府出資對大曲村幸福院一樓西側6間房進行改造提升,配齊醫療設備,將其打造成能夠為周邊8個村莊8000多名村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中心村衞生室。
“現在的村衞生室面積有210平方米,更寬敞了,診療設備更齊全,能做的服務項目也多了。”湯梅榮説,她從未想過能在這麼“高大上”的村衞生室工作。
村衞生室改造提升不僅有“面子”,更注重“裏子”。
齊河縣鮑莊村中心衞生室,原先只是個為本村村民開藥打針的小衞生室。經過改造提升以後,配備了各類醫療儀器設備,成為輻射周邊4個村的衞生室。“以前要到大醫院才能看的病,現在村衞生室就能看。”衞生室負責人孫亮説。
當前,村衞生室改造提升行動,在山東遍地開花。
在棗莊滕州,投入1600余萬元建設的首批50家村衞生室已全部投入使用,實現醫療公衛、智能助醫、智能隨訪信息系統全覆蓋;在泰安寧陽,530個村衞生室統一配備壁挂式全科診斷儀、心電圖機、吸痰器、康復理療設備,實現由“老三樣”(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到“新四樣”迭代升級……
記者從山東省衛健委了解到,當前全省已建設村衞生室5.15萬個,已完成村衞生室改造提升10601家,新增觀察診查床、智慧隨訪和康復理療設備、遠程心電、血液分析儀等設施設備13.48萬台(件),受益群眾達1870余萬人。根據“三年行動計劃”,2026年年底前,全省按人口規劃設置的村衞生室將普遍實現提升。
家門口挂上“專家號”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是破解城鄉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化解“看病難”的重要探索,也是築牢鄉村醫療衞生服務“網底”的難點。
12月16日,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心血管領域專家郭明,來到滕州市東沙河中心衞生院坐診。得益於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的知名專家定期排班到衞生院坐診。
東沙河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主任劉合頻告訴記者,目前東沙河中心衞生院90%以上的科室有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的專家坐診,日門診量由原來的50人次增長到目前的300餘人次,“群眾在家門口既能享受三級醫院知名專家同質化服務,又能享受到一級醫院的收費標準和醫保報銷政策。”
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推動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在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專家團隊的幫扶下,東沙河中心衞生院的康復理療科實現了從無到有,康復中心可實現年出院病人1200人。內科診療技術也從弱到強,原來不敢收、不會收治的病人,現在也能留得住、治得好,康復和診療能力得到了提升。
記者在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影像會診中心看到,該中心與21個鎮街衞生院實現互聯互通,鎮街衞生院上傳的影像資料可在此由市中心人民醫院的專家實時會診,會診意見實時傳輸給基層醫院,指導基層醫院開展診療服務。
“作為滕州市醫共體牽頭建設醫院,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搭建起滕州市醫共體信息化&&,包括醫學影像會診中心、遠程心電診斷中心等六大中心。”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醫改辦主任李新娥介紹,滕州以市中心人民醫院作為牽頭單位,橫聯中醫、婦幼、精神衞生、康復4家醫院,縱聯21家鎮街衞生院,並延伸至村衞生室,形成“1+4+21+N”的醫共體“一張網絡”。
為推進資源下沉提效賦能,山東組織開展“萬名醫護進鄉村”活動,每年下沉人員不少於1萬名。同時,各地也在加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根據“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年底前,全省90%以上的縣將基本建成縣域醫共體。
如何留住鄉醫人才?
築牢鄉村醫療衞生服務“網底”,離不開鄉醫人才。近年來,為吸引並留住鄉醫人才,山東各地從編制、待遇、提升空間等方面推出了不少新舉措。
拿出編制招聘大學生鄉醫,不少地方正在進行探索。張俊瑩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西醫專業畢業的本科生,今年6月,她報考了冠縣清水鎮後井寨村衞生室的鄉村醫生崗位,成為冠縣當前僅有的2名有編制的鄉村醫生之一。寧陽縣今年則拿出13個差額事業編制定向招聘大學生鄉醫,並建立鄉醫納入村後備幹部培養機制,全縣56名鄉村醫生兼任村“兩委”幹部。
為提高鄉村醫生待遇,今年5月,作為聊城市鄉村醫生“縣招鄉管村用”縣域改革試點,冠縣面向社會首批招錄400名鄉村醫生。冠縣拿出200萬元,對招錄鄉村醫生中符合按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的,每年給予5000元補助。
此外,為調動鄉村醫生的工作積極性,今年7月,冠縣健康管理綜合信息&&正式上線,成為當地鄉村醫生開展基本公衛服務的管理&&。該&&通過數字化手段,對9個可以線上考核的基本公衛服務項目進行精準統計,並以此作為基本公衛資金髮放的依據。
在冠縣煙莊街道七里佛堂社區衞生服務站,負責人王麗雲給記者演示了健康管理綜合信息&&智慧隨訪軟體的操作:通過健康地圖功能,醫生可以輕鬆找到轄區內重點服務人群;同時,&&啟用了人臉識別和智慧隨訪設備數據自動上傳,鄉村醫生的隨訪記錄和工作量被實時記錄。
在辛集鎮中心衞生院的大屏上,記者看到辛集鎮轄區鄉村醫生開展公共衞生項目所得總工分的情況,有不足一千的,也有超過一萬的。鄉村醫生基本公衛人均補助發放最多的是34.71元、最少的是17.79元,相差近一半,解決了“幹多幹少一個樣”的問題。
當前,山東正在開展鄉村醫生綜合能力全覆蓋培訓三年行動,截至11月21日,已培訓鄉村醫生95909人次。根據計劃,三年內將對全省10萬餘名鄉村醫生培訓全覆蓋,推動鄉村醫生中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人員比例達到50%以上。(記者 修從濤 荊新年 藍天 李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