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電影“楊槍槍”突然刷了屏-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2/11 10:38:50
來源:齊魯晚報

濟南電影“楊槍槍”突然刷了屏

字體:

  網絡電影《緝拿楊槍槍》近日上線,令製作團隊意想不到的是,這部歷時一年半精心籌備、拍攝與製作的佳作上線不到12小時,便以“刷屏之勢”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日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了本片的總編劇李超。

  首播熱度挺高

  “這部片有這麼高的傳播熱度,我是真沒想到。”該片總編劇李超説。根據視頻&&數據,《緝拿楊槍槍》上線12小時,就已經取得了多個榜單排名第一的優秀成績。尤其是在飆升榜上,《緝拿楊槍槍》力壓趙本山監製的院線電影《不差錢》、陸川導演的《749局》、沈騰主演的《抓娃娃》,一直位居站內傳播飆升榜首位,成為刷屏的焦點作品。對此,李超&&的確有些出乎意料。

  “楊槍槍”的熱度也傳到了短視頻&&,不少博主將影片拆解為切片視頻,並根據劇情輔以解説,吸引了大批觀眾觀看、討論。被問及是否擔心短視頻刷屏影響正片播出情況時,李超豁達地告訴記者,他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作為一部網絡作品,這些行為有利於擴大我們作品的傳播範圍。現在看網絡電影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或許偶然刷到的一個視頻片段就能引起他們看全片的興趣。後&的數據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網絡電影《緝拿楊槍槍》從創意策劃到拍攝製作,再到正式上線,共經歷了19個月。影片初創時定下的片名是《緝拿楊槍槍之迷霧重重》,後又改為《緝拿楊槍槍》。李超解釋説,“本來我們計劃把‘楊槍槍’分為三部,組成一個系列。但是由於創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壓力,我們就先完成了一部,畫上一個小句號。如果還有第二部、第三部的話,我們將揭示每一個重要角色的背景故事,會更加精彩。”

  有療愈有警示

  網絡電影《緝拿楊槍槍》改編自公安刑偵作家關偉撰寫的同名小説,融合了懸疑、犯罪與人性探索等多種元素。影片背景設定在2005年,圍繞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一具身份不明的女屍以及一封神秘的敲詐信,展開了錯綜複雜的案件偵破過程。飯店老闆董宏良因此陷入生活的深淵,而刑警葉文韜的介入更是牽扯出另一樁懸而未決的陳年舊案。隨着調查的深入,一系列驚人內幕逐一浮出水面。

  節奏是形成電影美感和感染力不可或缺的因素。與原著相比,影版《緝拿楊槍槍》更為跌宕起伏。比如葉警官與劉烈同在水庫大壩上緊張刺激的追逐戲;再比如董老闆的女兒被綁架後,樂樂媽媽一邊顫抖着打電話報警,一邊跌跌撞撞四處尋找孩子的蹤跡,這一幕鏡頭的搖晃和不穩定,恰恰能夠反映角色極度緊張且慌忙的心理,對觀眾來講有極強的共情效果。“原著的縱深感比較強,面也更廣,反轉時間線拉得很長,我們結合了網絡視聽的特點,做了一些適當的簡化和漫畫式設計,讓劇情更為清晰、簡潔。在網絡電影這個傳播賽道中,我們盡量讓觀眾瞬間就能抓取到有效的信息。不過,這種簡化難免會喪失原著中的豐厚韻味,因此也留有遺憾。”

  影片沒有單純停留在懸疑犯罪層面,而是深入探討了人性中的善與惡。比如楊槍槍、潘穎穎等人在“黑化”之前都曾有過悲慘遭遇,“這樣的情節設置不僅僅是為了戲劇衝突,更是為了從一個更廣闊的視野表現社會的和自我的治愈,疏解、療愈甚至警示作用,都是我們在創作中的應有之義。”

  本土元素足

  在李超看來,從創作層面上來説,《緝拿楊槍槍》有着濃厚的濟南基因和山東元素,原著小説的作者和片中演員也多為山東籍。比如影片主演之一的姜寒是聊城人,曾出演《永不磨滅的番號》《鐵道英雄》《掃黑風暴》《人世間》《南來北往》等多部經典劇集。“姜寒在片中的戲份可能比較少,但他是一個關鍵的、鮮活的、有亮點的角色,也是我們重要的本土元素之一。”

  觀影過程中,不少觀眾發表實時彈幕,稱“取景地看起來好熟悉”。據了解,《緝拿楊槍槍》的拍攝場地精心選在濟南市萊蕪區和濟南市鋼城區。當代工業元素作為一種景觀呈現在影片中,硬核工業風完美還原了年代感,秀麗宜人的“南湖公園”,也為影片增添了一抹清新的綠色。《緝拿楊槍槍》的上線,成為對濟南文化內涵與獨特魅力的深入挖掘和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網絡電影《緝拿楊槍槍》的編劇團隊十分年輕。“主要以山東師範大學師生為主。這次的創作中,既有我們的本科生,也有研究生;既有在校生,也有畢業生。我們沒有僅僅停留在課堂上,也不局限於灌輸理論、傳播知識,而是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進行實踐。這次的傳播證明了我們的年輕學生有足夠的潛力完成一些面向社會的作品。”李超説。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