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曲家莊站下來,頗有設計感的稻香風格站&成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通道。於是,剛剛還是都市的高樓林立、熙熙攘攘,一出站&,景色立刻發生了很大變化,大片大片平坦開闊的農田佔據了視線。
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工程正式投入運營後,不僅拉近了市區與機場的距離,還意外帶火了途中站點——曲家莊,讓這個原本寧靜的村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與變化。
坐著軌交曲家吃饃
11月22日,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開通運營。作為濟南市首條接入機場實現“空軌換乘”的軌道交通,該線路連接主城東部中心、濟南東站、機場以及臨空港組團,填補了濟南遙墻機場沒有軌道交通接入的空白,是濟南市交通網絡的一次重大升級,曲家莊站正位於此次開通的3號線二期南段。
“沒想到能來這麼多人,11月23日至24日,曲家莊村特意舉辦‘坐著軌交曲家吃饃’活動,用一籠籠散發着麥香的饃,歡迎乘着軌交來到曲家莊的朋友們。”説起前幾天的場景,曲家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增強話語中仍有掩飾不住的興奮。
12月1日,記者再次來到曲家莊村,從曲家莊站下車,一出站,迎面撲來的煙火氣感染人心,麥田中裝點着各式造型,有俏皮可愛的小兔子、高大醒目的稻草人,還有用木頭搭建的小馬。麥田中還有一條彩虹塗鴉小道,沿着小道走進村子,雖未趕上之前網上火爆的集市,但仍有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劉增強介紹,“坐著軌交曲家吃饃”活動已結束,這次集市活動非常熱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包括大學生、老年人和帶孩子來打卡的家庭。攤位多為本村及附近村民設立,以售賣農産品為主,集市沿村口兩條街擺開,加起來綿延六七百米。集市期間,村裏還免費向外來市民發放麵粉、饅頭。
曲家莊村委會主任王曉慶介紹,辦此次集市的初衷是想借軌交開通、機場客流的契機,提升村子知名度,讓前往機場乘坐飛機的市民也能注意到曲家莊村。
“這幾天,我們計劃在元旦前後再次舉辦集市活動,在‘坐著軌交曲家吃饃’活動基礎上提升集市內涵,增加“二十四節氣主題集市”“鄉村大課堂”等互動項目,增強游客體驗感。同時,還計劃引進全市特色農産品,將集市與鄉村振興更好地結合起來。”王曉慶説。
打造成“鄉村田園CBD”
在曲家莊站出站口,剛從市區乘坐軌交回村的村民王女士熱情邀請記者去村裏轉轉。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就這樣,在村“導游”王女士的帶領下,記者前往曲家莊村,感受美麗鄉村新變化。
走在前往曲家莊村的村路上,道路寬敞平坦,以中式小樓為主的民居分佈在主幹道兩旁,房屋整齊、庭院美麗、道路乾淨,村內老年活動中心、婦女之家及相關康樂設施等處人來人往,村民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在這裡休閒娛樂。
走進曲家莊村智慧農場,放眼望去,一壟壟小麥出苗顯行,排列整齊,長勢喜人。走在村中的“法治一條街”,道路兩旁那一面面文化墻讓人眼前一亮。紅色文化、法治文化、孝道文化……這些以愛國主義、鄉村治理、文明家園為主題的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文化墻,儼然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女兒在市區上班,軌道交通通到村裏,村裏的環境也越來越好,真的是很方便。”王女士話匣子一直沒收住,“前幾天還有幾個年輕人打聽村裏有沒有空余的房子對外出租。”
“村民們整整盼了三年,得知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即將運行的那一刻都十分激動。”王曉慶回憶起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工程即將開通時的場景,話語間滿是感慨。她&&,這條軌交線修至家門口,宛如一座連接城市和農村的大橋,不僅方便了農民外出打工,讓日常通勤變得高效輕鬆,也吸引了眾多外來人員前來打卡購買農産品,讓更多城市的人了解了農民的田園生活。
“幾年前,我們村以‘拆圍建綠’為契機,把建綠透綠作為村內‘美麗鄉村’建設、村民居住環境提升的目標要求。”王曉慶介紹。通過積極建設和改造,曲家莊村先後完成道路拓寬翻新、污水治理、自來水管線鋪設,家家都通天然氣。“這幾年村裏變化太大了,乾淨、漂亮,村幹部真是花大力氣了!”曲家莊村村民宋欽麗説。
王曉慶透露,軌道交通帶來的不僅是人氣,還有經濟效應,“不少市民看到村裏環境和配套後,詢問村裏有無房子出租,想搬來住。”她&&,接下來計劃將村裏閒置宅基地裝修後租給公司,利用基本農田周邊做規劃設計,建成花園式農田,把曲家莊村打造成“鄉村田園CBD”,村民們對此充滿期待。
用“軌交流量”助力鄉村振興
軌道交通通到家門口,給村民帶來的不僅是交通的便捷和熱鬧的流量,還帶來了增收的希望。
2元5角6分!今年夏天,曲家莊村的小麥賣出了全省最高價。
今年夏收以來,王曉慶經常接到各地收購商的電話,“都知道曲家莊村的糧食品質好,本地的、省外的十多家收購商都想收糧。”王曉慶掰着手指頭算起賬,好糧不愁賣,最終,經過對接國家糧庫,曲家莊村夏糧以一等糧規格賣出了2.56元/公斤的高價,總收入170多萬元。
“單一幫扶富不了全村人,怎樣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全村人的收入?”這是近年來曲家莊村發展面臨的問題。
曲家莊村耕地資源豐富,水利條件完善,土壤肥沃,非常適合小麥、玉米的大規模種植,但傳統的種植土地利用率低,近年來,該村“兩委”整合村裏耕地資源,發展作物大規模種植,節約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産效益。
2020年3月,曲家莊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正式成立,成為歷城區首個試點推行農業生産託管的村莊。通過整合資源、優化生産流程,使得曲家莊村農産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目前,曲家莊村160余公頃耕地中的130余公頃已經實現集約化種植,在改進管理方式並利用現代農業生産技術的條件下,集中式的種植大幅提升了效率,降低了邊際成本。“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土地集約化種植,實現了土地利用的最大化,既保證了土地的收益,村民又可以有大量時間務工增收。”王曉慶説。2023年,曲家莊村整體土地託管方式被作為示範項目,肩負起了鮑山街道北部七村鄉村振興的重任。
同時,曲家莊村開辦了黨組織領辦的勞務公司,提供各種類型的勞務服務,包括建築、清潔、維修、月嫂等,通過專業培訓等讓農民掌握一技之長,以此改變村民零星打短工的“單幹”狀態,集合力量帶動村民致富。為發揮資源最大效能,邀請了農業專家教授到村裏授課,培訓村民學習大型農業設備操作,讓鄉親們看到現代農業技術的神奇魅力,並讓他們主動嘗試使用,提高農業的規模化和現代化水平。
“老百姓一年下來都不用去地頭,照樣迎豐收。”村民李多榮説,“村裏從志願者服務隊裏選了3名懂農業、夠熱心、愛服務的隊員,參與到每年農忙時節的播種、機械化施肥等農耕環節。”
近年來,曲家莊村還創辦了“磨上花開”農産品品牌,引進低速研磨、低溫加工的石磨設備,確保小麥中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不被高溫、強壓所損失,保留了穀物中的胚芽。由於營養物質被完全保留,生産的麵粉無需添加任何添加劑,口感柔韌且筋道,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開拓網上直播路徑,使“磨上花開”麵粉成為熱銷品牌。如今,幫助村民新增就業107人,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1萬元增長到2.7萬元,村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近幾年,富起來的曲家莊村在村莊治理上按下了“加速鍵”。通過村“兩委”和村民的默契配合,曲家莊村建設了全省首個鄉村治理雲&&、首個“鄉村治理戶戶通&&”,創新實施“3456”鄉村治理辦法,形成“雙&&”“雙機制”“數字+”的數字鄉村治理“2+2+N”工作法,成功讓數字“落戶”村莊,賦能鄉村治理。
“為了承接‘軌交’流量,我們正在規劃打造家庭農場,將已分割、平整好的土地租賃給城市居民使用,打造半託管甚至全託管的‘共享菜園’。”王曉慶介紹,“到時候,市民乘着軌交就能來種田,體驗從播種、耕耘到收穫的農耕農事流程,讓‘一犁春泥,一籃秋收’的生活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