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跨境公路運輸的變與進-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11/22 20:16:16
來源: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濟南跨境公路運輸的變與進

字體:

  四個人,兩輛車,一個月內兩次橫跨亞歐大陸,行駛里程近兩萬公里。近日,開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兩輛“魯A”大貨車返回濟南,順利完成本次跨境公路運輸。

  11月17日,在濟南黃河南岸的一物流園區,開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魯A”大貨回到出發地,正式結束本次跨境公路運輸。

  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引領下,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濟南,在對外“交友”的路上,都有哪些通道支撐?濟南走出去“交朋友”的路,又是如何壯大的?

  一個月內從無到有

  跨境公路運輸企業多了

  11月18日,剛返回濟南不久的“魯A”大貨開始新一輪的集貨,山東漢龍物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準備着下一趟中俄之旅。與此同時,11月15日在濟南通關的萊蕪富運物流的“魯A”大貨,也抵達了內蒙古自治區滿洲裏市,準備駛出國門前往俄羅斯。此外,已經獲得TIR(國際公路運輸系統)資質的山東永昌物流也着手準備中俄跨境公路運輸,並加快了手續審批速度,準備根據出口計劃發車俄羅斯。

  濟南的跨境公路運輸從無到有,準備“落子”物流新通道的企業越來越多。

  進行跨境公路運輸的首要前提是獲得運輸資質,也就是成為TIR的持證企業。據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消息,截至2024年8月底,濟南TIR證持證人企業共計3家,分別為濟南富運物流有限公司、山東漢龍物流有限公司、山東永昌物流運輸有限公司。同時,濟南還有4家企業正着手申辦TIR證資質。

  此外,還有一家單位看中了濟南進行跨境公路運輸的潛力。招商局物流集團計劃在濟陽區建設“招商局-舜天國際公路港”,開展中國-蒙古間TIR國際公路運輸業務。

  濟南TIR業務的出現,跨境公路運輸的促成,得益於近年來我國國際公路運輸事業的發展。2016年,中國成為全球第70個《TIR公約》締約國。2023年,中國TIR證持證人開始了TIR運輸市場化實踐。

  據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TIR運輸發展報告》,截至2023年底,中國共有TIR證持證人25家,涉及全國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目前,我國已開放的82個國際公路口岸中68個已開通國際道路運輸業務,基本實現了面向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的國際物流通道。

  借助我國跨境公路運輸的“東風”,濟南在對外經貿中,開啟了全新的物流運輸方式。

  發車班次越來越多

  濟南“第四物流通道”通了

  濟南這條新的對外物流方式,對城市對外經貿往來有什麼作用?

  記者梳理發現,從10月到11月,一個月的時間,濟南跨境公路運輸從無到有,“魯A”大貨三次前往俄羅斯:10月中上旬,兩家本地物流企業的三輛“魯A”分兩批開往莫斯科;11月中旬,濟南成為起運地後,“魯A”大貨首次從本地通關,開往俄羅斯。

  一次次的實踐,讓濟南順利打開“第四物流通道”。

  “濟南在對外經貿中,之前有鐵路、航空、水運三種方式把貨物發往世界。”濟南市物流發展促進會會長邢尚斌介紹,跨境公路運輸在濟南首發,又實現了通關,意味着濟南又多了一種通往世界的物流運輸方式。在和他國做貿易中,濟南的送貨方式更加多樣,也更加靈活。

  濟南開闢“第四物流通道”後,形成了鐵路、航空、海運、公路齊備的國際物流體系。

  在國際物流通道的加持下,濟南市在對外貿易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

  今年前三季度,濟南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161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增速位列全省前列。其中,出口總值1112.1億元,同比增長9.6%;外貿順差達到614.2億元,同比擴大41.1%。

  今年1-9月,濟南市規上物流企業營業收入736.9億元,同比增長4.5%。

  跨境公路運輸通道的形成,將為濟南提供更多的進出口通道。通過這種運輸方式,濟南的貨物可以直達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增加了市場機會,拓寬了進出口渠道。

  此外,TIR運輸通過減少口岸換裝、降低貨物損耗等方式,降低了運輸成本,這種成本優勢使得濟南市的出口貨物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開闢物流新通道

  濟南“利己”又“利鄰”

  作為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的山東,較早布局跨境公路運輸,在中國企業開始TIR運輸市場化實踐時,山東就已“落子”。目前,除濟南外,臨沂、青島、威海、濰坊、淄博也開通了跨境公路運輸業務。

  其中,臨沂已開行至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和俄羅斯莫斯科、聖彼得堡、喀山等城市的跨境公路運輸線路。青島跨境公路運輸發運線路已覆蓋莫斯科、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堡等俄羅斯主要城市以及白俄羅斯,TIR“中俄快線”規模居全國首位。

  在全國對外物流網中,濟南開闢物流新通道,“利己”又“利鄰”。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夏慶在接受採訪時介紹,濟南培育外貿新動能,通過跨境公路運輸新通道,對拉動周邊城市共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也為濟南都市圈完善了國際物流服務體系。

  在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副教授張汝華看來,濟南開闢物流新通道,將極大提升濟南都市圈乃至山東的物流效率。“通過優化物流網絡,縮短運輸時間和成本,使得區域內的商品流動更加便捷和高效。這有助於提升山東企業的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張汝華説。

  濟南新對外物流通道的開通,也對黃河流域的整體開放有積極作用。

  張汝華認為,憑藉自身的區位優勢和開放基礎,濟南擴大對外物流通道,也為其他沿黃城市提供了新的國際通道。“新通道的開闢將使得山東及黃河流域的商品更加便捷地進入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規模,提升出口競爭力。”張汝華説。

  基建完善、定位明確

  濟南“走南闖北”底氣足

  濟南對外物流通道的不斷拓展,與濟南交通基礎設施完善以及交通樞紐地位的增強密不可分。

  “濟南要強化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作用,交通先行是關鍵。”張汝華説。

  近日,國務院批復原則同意《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在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國家賦予濟南4個城市定位——山東省省會、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如今的濟南,交通網四通八達,遙墻國際機場208條航線可通達海內外116個城市,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正在建設中;“米字型”高鐵網最後一條通道“重啟”,鐵路樞紐地位進一步加強;“二環一聯十六射”高速公路網加快成型,“大三環”如今只差最後一筆……

  隨着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近年來,濟南物流運輸通道逐漸拓展。

  2023年,濟南成為山東省首個中歐班列年度開行突破1000列的城市,達到1006列。2024年,濟南在鞏固已有線路的基礎上,又開通了跨裏海通道,山東進出口貨物可以通過班列經阿塞拜疆的巴庫,分撥至土耳其、羅馬尼亞等國。

  在航空方面,打個“飛的”能前往海內外數百座城市。今年9月,濟南-紐約-列日-濟南環球飛航線正式運營,這是濟南首條環球貨運航線。截至目前,濟南已有196條空中航線&&海內外112個城市。

  在水運方面,濟南已實現河海直達周邊國家。今年3月,小清河港口開展首次內外貿一體化運輸業務,貨船從小清河章丘港直達天津港,後過駁到韓國,終到釜山港。

  今年10月,濟南獲批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加上此前已獲批建設的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濟南已成為國家物流領域“雙樞紐一基地”建設城市。

【糾錯】 【責任編輯:賈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