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老城西更道,是時候重新認識下了!-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1/19 11:07:14
來源:濟南日報

濟南老城西更道,是時候重新認識下了!

字體:

  早就聽説山東濟南西更道街大變樣,趁着天氣晴好,記者迫不及待地要去重新認識一下它。

  這次與我同行的,是濟南文史學者、濟南日報資深文化記者趙曉林老師。他著有一本《濟南府鏡像》,全面介紹百年前濟南風貌,展示了一個鮮為人知、活靈活現的老濟南。

  跟着文史學者游覽老城,自然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和收穫。我們當天的“citywaik”起點從王府池子開始,沿着青石板路,一路向北。

  深秋的王府池子,一池碧水上點綴着片片落葉,兩隻綠頭鴨捕食戲水;水面之下,各色錦鯉成群結隊,一串串珍珠般的氣泡從石縫間涌出。這是獨屬於濟南的自然景象。“舊時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間百姓家”説的就是王府池子,其氣派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西更道,是時候重新認識下了!

  “經過改造,王府池子也有了新變化,不過要等到晚上才能看到。”循着趙曉林指去的方向,記者看到,池邊安裝了一條條燈帶,夜晚時分,這些燈帶會在水面上呈現出雲霧繚繞、流光溢彩的視覺效果。

西更道,是時候重新認識下了!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離王府池子不遠的地方,有個“小王府池子”,它們兩個,一大一小,中間連接着一條窄窄的溪水。小王府池子坐落在一戶人家門前,面積雖比不上王府池子,但泉水同樣清澈甘甜。在它旁邊,是前不久剛剛被發現的“太乙泉”。趙曉林説,太乙泉為民國《歷城縣鄉土調查錄》所著錄的濟南名泉之一,但之前世人並不知曉它具體位置,直到前不久無意中被發現其竟然隱藏在一戶人家廚房底下!“太乙泉”得以重見天日。

西更道,是時候重新認識下了!

  從小王府池子到王府池子,四週民宅環繞,百姓開門見泉,這是濟南“家家泉水”歷史風貌的見證。一條條水系串聯起了一戶戶人家,在溪邊搭一方石板,幾塊石頭,就可以就近取水,洗衣、做飯、澆花……這就是老濟南人再尋常不過的生活場景。

西更道,是時候重新認識下了!

  從小王府池子往東走,就到了西更道。這裡的改造最令趙曉林歡喜。西更道的墻面上,開了幾扇大窗戶,隔着雕花的窗欞、透明的玻璃,珍珠泉畔、昔日“王府花園”的美好景象呈現在路人眼前。與其説是窗戶,這更像是一個絕佳的觀景位。竹林、清泉、錦鯉、樹影,以及如織的游人,構成了一幅幅流動着的美麗畫卷。

西更道,是時候重新認識下了!

  沿着西更道,欣賞着墻那邊的美麗景致,轉眼間就看到了此次改造另一大亮點,也就是劉鶚筆下的“高昇店”。此時,院子裏傳來郎朗的讀書聲,一場讀書會正在進行中。仔細一聽,讀的正是劉鶚的《老殘游記》。

西更道,是時候重新認識下了!
西更道,是時候重新認識下了!

  “到了小布政司街,覓了一家客店,名叫高昇店,將行李卸下,開發了車價酒錢,胡亂吃點晚飯,也就睡了……”相比於這句有關高昇店的記述,趙曉林更喜歡《老殘游記》中的另一句,“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在他看來,這短短一句話,生動形象地概括了濟南最具特色的歷史風貌,也是濟南在清末最出彩的對外形象輸出。“毫不誇張地説,這是劉鶚為濟南留下的一句足以流傳千年的國際化宣傳廣告語。”

西更道,是時候重新認識下了!
西更道,是時候重新認識下了!

  高昇店外,一條曾經藏在戶家院子裏的小溪,這次經過改造首次呈現在游客面前。一側,兩株老石榴樹伏於水面之上,虬枝橫斜,泉水叮咚,讓人仿佛看到舊時人家在溪畔石榴樹下浣衣的景象。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