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屆中國航展在廣東珠海舉辦,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22家企業參展參會。本屆航展設立低空經濟館,全方位展示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及應用場景。來自山東的多家低空經濟企業亮相中國航展。
無人機“黑馬”受追捧
本屆航展在鬥門蓮洲機場開闢了第二展區——無人機無人船演示區。其中,一架來自山東的北極鷗BJO7—可變翼無人機,吸引了眾多觀眾和專業人士駐足。
“這款無人機起飛後機翼可折疊起降,在空中可進行傾轉翼後再續航,起飛重量可達150公斤、載重50公斤,後續根據市場需求可研製載重量從5公斤到300公斤的系列産品。”北極鷗航空科技(山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愛民説,該款無人機還可根據風速和天氣的變化用矢量控制機頭360度不斷變化,用AI傳感數據控制4個機頭變角去平衡飛行姿態,並自動優化飛行平衡,根據氣象條件時時優化飛行姿態,“這在無人機領域向前邁了一大步。”此外,機身塗料通電後在視覺AI控制下可自動變色並和所處環境融為一體,兼具“變色龍”功能。
李愛民介紹,2019年,公司成功註冊了30個北極鷗商標。在新能源應用方面,電池版無人機飛行速度可達146公里/小時,氫能版無人機飛行速度可達170公里/小時。北極鷗系列無人機産品50公斤的載重量可飛行1600公里,空中續航20小時的機型也計劃投入批量生産。
近年來,低空經濟在政策引領和科技發展的雙重推動下加速發展。山東積極支持低空經濟龍頭企業發展,培育了廣泰空港、艾睿光電、飛奧航空發動機等一批低空經濟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
“無人機領域有太多值得挖掘和探索的板塊,我們的研發團隊將着力拓展真正的新型能源動力及儲能類電池市場,打造公司第二增長曲線。”李愛民説。
資本助力行業發展
此次航展,魯信創投旗下基金投資的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天晴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潤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航空航天領域龍頭、創新企業攜“硬核”産品亮相,全面展示“硬科技”實力。
截至目前,魯信創投已先期投資十余家行業龍頭、創新企業,深度布局航空航天産業。“作為地方國有創投機構,我們將持續助推行業龍頭、創新企業與山東企業加強合作,並落戶山東。”魯信創投相關負責人&&。
今年9月24日,在海陽市附近海域,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採用“太空拼車”的方式,將八顆衛星送入500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其中搭載“天雁15星”的熱控分系統,就是由魯信創投旗下基金投資的北京微焓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子公司負責研製實施的。
作為我國首家民營商業航天熱控系統供應商,總部位於北京的微焓科技具備系統級、組件級、單板機的熱管理系統設計和産品研製能力。“我們在2021年挖掘出這個項目,主要看重其在航空航天領域具備整星熱控系統的研製能力。雙方攜手後,我們積極對接産業鏈上下游和科研院所,助推其與山東大學技術團隊深入合作,成功促成微焓科技於2022年在山東設立子公司,布局山東市場。”負責該項目的魯信創投投資經理&&。
風口之下,低空經濟已成為不少上市公司戰略布局的新方向。Wind數據顯示,目前,A股已有70家公司被納入低空經濟指數,中信海直、中航高科等多家公司在半年報中提及相關業務規劃。
山東低空經濟規模達303億元
近兩年,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天眼查App顯示,截至目前,我國與低空經濟相關聯企業超6.9萬家,2023年新增註冊企業9000多家,較2022年增長38%;2024年以來,已新增相關企業6200余家。從地域分佈看,廣東、山東、江西低空經濟相關聯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三地擁有企業數量佔全國近30%。
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封立樹介紹,山東擁有通用飛機和無人機整機、發動機、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研發製造企業417家,低空經濟規模303億元。聚焦低空經濟産業前沿技術和重大創新需求,建設低空監測網絡技術、空地協同自主無人系統等省重點實驗室,海上微納衛星、空港地面設備等一批省技術創新中心,備案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山東航天人工智能安全芯片研究院等一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打造低空經濟産業鏈協同創新&&和技術創新策源地。
最近發布的《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濟南、青島兩核引領,東營、煙&、濰坊、日照、臨沂、濱州等市多點支撐的低空經濟發展新格局。
業內人士&&,從全國看,山東低空經濟仍處於跟跑和培育階段,總體規模較小,新興業態不足。下一步,山東應以研發製造為核心,完善整機製造、關鍵系統研發、關鍵零部件生産、新型材料供應等全産業鏈,加快發展新興産業集群,爭創全國低空經濟示範區。(記者 戚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