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走進山東省慶雲縣騰順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尾尾蝦在恒溫的室內蝦池裏“撒歡”,蝦池水面清澈見底。
“以前養殖業憑經驗吃飯,新手入行非常困難。現在通過打造這樣一個全數字工廠化養殖項目樣板,用數字化方式去科學生産,智能又高效。”合作社負責人李新介紹,合作社在基地蝦池內裝上了氧監測傳感器和微孔增氧設施,技術人員可以通過設備管理&&進行控制。蝦池系統通過監測蝦的長勢,定時、定量、定點投喂。合作社還加強與省內高校等密切合作,實施尾水池降解外循,引入高效過濾設備,增大養殖池用水內循環,配合紫外線、臭氧消殺、洗消通道等措施,養殖水循環利用。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探索‘漁光一體’發展模式,將光伏發電和養殖業有機結合,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利用太陽能發電,下方水域發展對蝦養殖,使水域空間得到全方位立體利用。”李新説。(馬新磊)
【糾錯】 【責任編輯:賈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