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K607路公交,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侯營周邊的群眾並不陌生。這是沙鎮周邊群眾進入市區所要乘坐的最優路線。家門口乘車,票價兩元,歷經一個多小時到達聊城市區。白天去村裏的農田忙活,晚上與市區的家人團聚;或者白天去市區賣菜或辦事,晚上回到老家歇息……一天一個來回,在這條公交線路上,往返着不少熟識的老面孔,城鄉間往返,為生活奔波,也是這條公交線上的乘客最真實的寫照。
聊城至沙鎮K607路公交車,是聊城市首條城鄉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線路,也是全市首個覆蓋農村人口最多的一條公交線路。開通兩年來,在這條公益線路上發生的一件件事,讓人暖心。
覆蓋32個村約8萬人
2元公交串起50公里路
早晨8點50分左右,聊城交運公交駕駛員王肖靜正在做著發車前的準備工作:打掃衞生、查看車況……檢查完畢,王肖靜駕駛K607路公交車駛出場站,9點整,準時到達聊城西站公交站牌。二十余位乘客等候在公交站牌。“這個時間點是乘客比較集中的,有不少乘客送完孩子,選擇這個點回老家幹活。”在這條公交線路上,城鄉間往返,成了很多乘客生活的真實寫照。
“你今天怎麼走得晚?你家的香菜昨天賣了多少錢?社保卡換了嗎……”公交車上,大家都在相互嘮着家常。“這個車上坐的大多是去往沙鎮的,經常坐車我們都認識。”
沙鎮灣裏村的李煥平對K607路公交車開通記憶尤深。伴隨着公交車的開通,她的孫子進城上小學了,公交車的開通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李煥平説,原來去聊城,需要先騎電動車到沙鎮,再從沙鎮轉車。K607路開通後,站牌就在家門口。“我孫子孫女在聊城上學,孩子父母在外面打工,我和老伴在家種地。”每天早晨送完孩子後,坐八點二十或九點的公交車回家幹農活,下午坐四點多的公交車返回城裏,既不耽誤幹活也不耽誤接孩子。“基本上一天一趟,一天才花四塊錢。”李煥平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
2022年9月19日“聊城-沙鎮”K607路公交車全線開通運行,共投入運營15部車輛,日均運行69個班次。改造後的公交票價實行政府定價原則,執行2元單一票價制,由區財政對改造線路政策性虧損部分進行補貼。對持有效證件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現役(退役)軍人等特殊群體享受減免政策(公交卡有:實名制普通公交卡乘車票價打八折;學生卡乘車打四折;殘疾人辦理愛心卡、60歲以上老年人辦理老年卡可享免費乘車),實現了東昌府區城鄉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零”的突破。
根據聊城至沙鎮規劃布局,沙鎮K607線路開拓了以沙鎮、朱莊、莊戶為一幹三支的城鄉公交線路,貫穿東昌府區至沙鎮主要幹道、村莊、行政單位、學校、居民密集區、商業區等,極大地改善了東昌府區部分鄉鎮居民“乘車遠、出行難”問題。
K607路公交車從城市到農村,串聯32個村,線路總長近50公里,覆蓋人口約8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70%,實行無人售票,循環發車模式。公交車穿梭在鄉間的小路上,窗外是廣闊的田野,以及辛勤耕作的村民,熙熙攘攘的集市……構成了途中最美的風景,這條線路也承載起沿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失蹤兒童信息登車
K607路公交傳遞愛與希望
兩年來,這條公益公交線路的開通,極大地方便了沙鎮、侯營周邊百姓的出行問題。在這條公益公交線路上,發生的一件件溫暖的事讓人記憶尤深。
近期,不少細心的乘客乘車時發現,K607路公交車上多了一張張照片。在K607路這條公益公交線路開通兩年之際,2024年9月15日起,聊城交運公交推出“助力寶貝回家路”愛心專線,在這條公益公交線路開始試運行,60余位失蹤兒童的信息登上了首批15輛公交車,引發了社會關注。愛心專線的開通,讓K607路公交不僅僅是一輛輛交通工具,更成為了傳遞愛與希望的載體,成為了一條“有溫度的愛心專線”。
聊城交運公交總公司分管經理張強告訴記者,公交車不僅肩負着城市公共交通保障職責,還承載着播撒文明、傳遞友善的社會責任。聊城交運公交積極作為,選定“助力寶貝回家路”為“一線一品”活動創建主題,並決定在2024年中秋節前,家人團聚之際以公益公交為宣傳載體助力失孤兒童尋親。希望通過綿薄之力可以獲得更多市民的關注並能幫助提供線索。
9月15日,“助力寶貝回家路”如期上線。公交車上,在最醒目的位置張貼了“助力寶貝回家路”公益海報,車身內部吊環上懸挂着一張張含有失散兒童相關信息的卡片。照片上是孩子一張張的笑臉,卻讓人淚目。
“很多乘客上車後會仔細觀看,還有的乘客會用手機拍下來。”K607路公交車司機王肖靜説,多一個人看,孩子就多了一份回家的希望。
“我是一名媽媽,看到這個感覺很心疼,這個事做得真好,多一份關注,就多一份希望。”懷抱孩子的乘客孟女士告訴記者。
K607線路的這一舉措,是對城市公共交通功能的一次重要拓展,也是對城市文化傳播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更讓失蹤的寶貝多了一條回家的路。
一場2公里的追蹤
用大愛網住可能發生的悲劇
也是因為“助力寶貝回家路”專線的開通,讓王肖靜對失蹤兒童有了更高的警覺。跟隨着K607路線一路過來的王肖靜,在這條50公里的線上跑了兩年,一天兩趟來回,對這條路再熟悉不過了。任何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她的眼睛。“寧可抓錯,不肯放過”的王肖靜智勇追蹤抱光腿娃的男子,引起了全國網友的關注與點讚。
時間回到10月4日上午7時,王肖靜在駕車行至李知洲大橋時,發現路邊一男子懷抱着上身穿着棉服下身卻光裸的幼童在路邊示意上車。此時的氣溫與孩子的着裝引起了駕駛員王肖靜的警覺,發現異常後她立即停車打開車門讓男子上車。上車後,駕駛員及乘客都對孩子的着裝&&出了關心,該男子卻神色慌張地要求立馬下車,異常舉動更加引起大家的懷疑。為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在不打草驚蛇的前提下駕駛員先冷靜地同意該男子下車,隨即向車內乘客説明原因,將車停穩在路邊後與車內兩名年輕的熱心乘客一同尾隨追了上去。
“要不説咱這條線路上的熱心乘客特別多,我説追孩子的時候,乘客都説儘管去,還有兩個年輕的乘客跟我一起去。”王肖靜説,那條路是土路,很難走,但男子跑得很快。她借了村民的電動車邊追邊給110打電話,並實時共享位置。最終,她通過微信定位與民警保持&&告知實時位置,最終在2公里之外協助民警將其成功攔截。
後經民警核查得知,該男子來自臨沂,因家庭瑣事與家人發生矛盾,私自帶孩子離家出走。孩子的母親已通過臨沂、濟南和聊城等多地派出所報案尋找,沒想到最後是通過交運公交駕駛員的報警及不懈追蹤,才能順利找到父子二人。
一條線,15輛車,18位司機,搭建起來的這條有溫度的公交線路,還將滿載着農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奔馳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