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5市,“科創中國”這樣試點-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0/23 09:36:05
來源:大眾日報

在山東5市,“科創中國”這樣試點

字體:

  近日,山東青州一家企業自主研發的69千伏深遠海風電升壓站,被工信部認證為全國首&套産品,實現了國內大容量海上用幹式變壓器新突破。

  “8年前,電力行業競爭烈度繼續加劇,35千伏及以下變壓器生産廠家全國超1000家,産品利潤微薄。當時,青州市科協主動上門送服務、送政策,後來又幫忙對接東南大學和山東建築大學,實現了産學研相結合,讓公司從生産普通電力裝備升級到生産軌道交通牽引供電裝備,再到生産海上風電供電裝備,一步一個大&階。”山東晨宇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董闊軍説。

  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科創助力下,像晨宇電氣這樣,將1米寬的市場做到100米深的故事,在山東不斷上演。

  解決技術難題

  小企業拿下大市場

  在工業冷卻領域,冷卻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期以來,國內冷卻塔認可度低,市場份額受到影響。

  “在企業發展中,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們。”回憶發展歷程,山東藍想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強説,“在冷卻塔循環過程中,會發生離子富集,使得電導率升高,對換熱器造成點蝕。當時,我們一直受限於這個問題。”

  獲悉企業難題後,安丘市科協主動牽線搭橋,向南京工業大學尋求技術支持。“在科研團隊的指導幫助下,我們利用新開發出的水質控制藥劑,解決了換熱器點蝕問題,實現了從冷卻塔單體向循環系統的完善。”張強説。如今,該公司生産的消霧節水冷卻塔佔據全國70%的市場份額,是名副其實的“單項冠軍”。

  有這樣經歷的企業,不只有藍想科技一家。

  在安丘博陽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裏,機器轟響,焊花飛濺,工人們正在為客戶定制一套先進産線輸送設備。

  “之前,不少客戶提到,在原料特別是粉狀原料拆包、輸送環節中,因傳統的手工操作及設備問題,粉塵飛揚,且生産效率不高。”該公司總經理閆吉祥告訴記者。為解決這個問題,安丘市科協帶着企業與齊魯理工學院、濟南大學等多所高校接洽,進行智能拆包輸送生産線的開發。“新設備粉塵回收率高達99.9%,生産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20%,客戶非常認可。”閆吉祥説。

  為推動科技資源聚合優化,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中國科協於2020年啟動“科創中國”品牌建設。在山東,濟南、青島、泰安、濰坊、菏澤5市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入選數量居全國首位。

  以“科創中國”項目為契機,山東開展技術攻關、人才培訓、學術交流、成果轉化等活動,組建“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聯絡員1388名,成立14個“科創中國”創新基地,累計解決企業技術難題300多項。

  做好科創服務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浪潮集團展廳內,服務器、計算裝備、軟體、雲計算等各類尖端産品在展示屏上滾動,令人目不暇接。浪潮現擁有11個國家級創新&&,有效專利21000多項,有效發明專利17000多件。

  如何加速讓高精尖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2023年,山東電子學會為浪潮集團開展科技成果評價300余項,並在浪潮設立了首家科技創新服務站。“我們將傾注更多資源,為浪潮集團旗下各個公司的産品和技術提供創新服務。”山東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高晹&&。

  近年來,山東省科協積極發動全省重點學會,通過“科創中國”試點建設、助力創新驅動發展行動等舉措,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融合。

  把握技術創新到技術應用的關鍵環節,跟蹤靠上服務,才能破解科技創新供需對接的障礙藩籬。

  在齊魯雲商的辦公區,公司總經理魏本磊拿起一瓶3D打印球形鎢粉向記者展示。這些産品的誕生,離不開“科創中國”雲商協同大數據&&所承接的科技成果徵集活動。

  “我們依託‘科創中國’資源優勢,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構建‘學術交流—科技孵化—産業發展’創新體系。”魏本磊提到,截至目前,“科創中國”雲商協同中心擁有在園企業103家,累計孵化企業367家。

  青島也打造了轉化對接、産業孵化、以賽引才、技術交易等四類市場化的“科創中國”服務&&,促成中國製冷學會與海爾空氣産業圍繞産學融合達成戰略合作,被中國科協選為典型案例。

 主動搭&交流

  推動産業提檔升級

  “借助科協的企業科技信息服務&&,我們對産品配方進行優化升級,粗飼料青貯品質顯著提升,每噸粗飼料成本降低300元,並成功申請新的發明專利。”山東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誠説。

  這家泰安企業提到的&&,收錄了美國、日本、俄羅斯等12個國家(地區)3900萬餘項海外專利文獻信息,針對我國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型企業,免費提供線上線下專利信息轉化應用服務。

  市場不止100米深。有了科創助力,更多企業可以挺進深海。

  最近,一項“深海觀測浮標”專利,解決了深海觀測浮標重要部件的“卡脖子”問題。位於泰安的山東魯普科技有限公司在進行技術研究與産品開發之前,沒有檢索到有關論文、産品標準和檢測標準,這一度制約了項目研究的進展。通過企業科技信息服務&&,公司成功實現了深海浮標係留纜繩國産化,該技術産品已在我國“白龍”浮標試用。

  “我們成立了科技信息應用服務隊,‘一對一’開展&&註冊培訓服務,服務企業1200余家,其中在150多家企業取得顯著成效,新增專利450余項,有效助推産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創新。”泰安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董磊介紹,聚焦重點産業鏈,泰安市精準導入全國學會創新資源,組織舉辦2024年“科創中國”技術服務大會、“科創中國”(泰安)工業智能智庫對接會20余場次。

  為了讓“科創中國”試點建設走深走實,山東積極吸引全國學會科技服務團,已累計對接166家全國學會,在山東省成立全國學會服務站、專家工作站1600多個,對接企業需求2537項,轉移轉化成果543項。今年,中國微生物學會、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等24家全國學會科技服務團簽約山東,匯集院士專家對山東省進行科創服務,簽約數量創歷史新高,數量全國領先。(記者 王新蕾 實習生 龍女)(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