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路問一路,“聽勸式旅游”悄然流行-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0/18 10:18:56
來源:齊魯晚報

走一路問一路,“聽勸式旅游”悄然流行

字體:

  不再提前好久費力搜索各類旅游攻略,而是在途中發布一條“聽勸”帖,根據網友們提供的吃喝玩樂行各種相關信息計劃一段旅程……近段時間來,諸如此類的“聽勸式”出游正悄然流行。從“照搬現有攻略”到“聽網友勸”,年輕人何以“開發”出這一旅行新模式?

  “聽勸式旅游”

  追求更深入的體驗

  “11月底去濟南玩,我賊聽勸!”10月16日,網友“大熊超甜”在社交&&發帖,“不要廣告,不要網紅店,求本地人給意見!好吃、好玩、好拍的都可以!”沒過多久,不少網友便紛紛跟帖留言:“經六路有家蒼蠅館子,開了十好幾年了,建議去嘗嘗”“芙蓉街裏有家小吃非常美味”“經三路老商埠值得一去”……就這樣,在一眾網友的“安利”中,“大熊超甜”開啟了濟南之旅。

  實際上這也並非個例。“10月中旬要去濟南,聽勸”“這周日凌晨四點到濟南,有什麼推薦嗎”……近段時間來,旅游主打“聽勸”的博主不在少數。他們通過社交&&發帖,求助旅游目的地的“本地人”或者是“過來人”,從而避開廣告、引流的信息以及易“踩雷”的網紅目的地,由此帶動起一股“聽勸式”旅游潮流。

  除了未雨綢繆、提早做準備的游客,也不乏旅游“特種兵”極限向網友“求”攻略:“還有4小時到濟南,聽勸”“剛到濟南,準備來個2日游,朋友們給點意見”……

  這股“聽勸”的風潮也從網絡蔓延至線下,從“聽勸”演變為“打聽”。“走一路,問了一路。”回想起國慶假期的南昌之行,在濟南工作的茉源(化名)&&,自己並沒有提前特意做攻略,無論是出租車司機還是街邊小店的老闆,都是她臨時做“攻略”的對象。

  “‘聽勸式’旅游,可以看做是不以現成的旅游攻略為‘基準’,邊打聽邊做計劃的旅行方式。”濟南大學文化和旅游學院講師孫競認為,游客不受攻略的束縛,吃喝玩樂全靠當地人推薦,“這是一種追求更深入旅行體驗的游玩方式”。

  獲得最真實的感受

  避雷“網紅”店

  “這也不是我第一次‘聽勸’了。”今年以來,“大熊超甜”已經“聽勸”地游玩了青島、喀什、西安等地,“體驗感還不錯。與採用現成的攻略相比,‘聽勸’帖可以幫助我獲得更加真實的信息,感受城市最真實的面貌。”“大熊超甜”説。

  還在讀大學的新一(化名)決定利用周末來濟南2日游,她提前一週在社交&&發布了求助帖,“面對一個陌生城市,想要更快地了解其特點,通過互聯網求助是比較好的方法。但與此同時,信息也變得魚龍混雜,有些帖子看似是攻略,實則是廣告,暗含許多‘雷’。”新一説。

  “大數據的確很‘懂’你,但也給很多借社交&&傳播、水分較高的廣告、引流帖以可乘之機。”孫競説,很多網紅小店、必打卡地、必去景點通過濾鏡“加持”,在網絡中呈現出來的效果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不僅破壞游客旅游體驗,也讓許多人在面對現成的經驗帖時多了不少顧慮與懷疑。

  “相比於網圖,本地人或者‘過來人’推薦的飯館、景點都是他們體驗之後覺得不錯的地方。”旅行中,茉源在幾位本地人的推薦下去了南昌的幾個“蒼蠅館子”,“發現真的很不錯,物美價廉,比網上鋪天蓋地宣傳的‘網紅’店要好很多”。

  理性“聽勸”

  做出專屬攻略

  “有意避開‘網紅’、熱門,表現出當下旅游者不受大數據‘束縛’,對獨特經歷和個人感受的重視,同時也反映了當前旅游市場的碎片化和高度的個性化。”同時,孫競也&&,“旅游者在‘聽勸’時,也要擦亮雙眼,根據個人的情況採取建議,甄別各類信息,保持理性。”

  “其實在發布‘聽勸’帖之前,我自己先做了一遍攻略。”新一覺得,借鑒現有的攻略出游和“聽勸式”旅游二者可以有效結合,“網上的攻略基本涵蓋各種知名景點的玩法,同時通過‘聽勸’帖‘避雷’,再根據自己的行程做出專屬自己的攻略,這樣一來體驗感就很獨特。”

  每趟旅行下來,“大熊超甜”便會根據網友的“安利”以及個人喜好整理出一份旅行攻略,久而久之她也成為一名小有流量的旅行博主,“聽勸帖”也變成了旅游攻略,“哪好吃、好玩,哪需要‘避雷’,一切都‘明明白白’”。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