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坐熱了業態多了,多項文藝展演接續青島喜劇節氣氛-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0/10 10:46:14
來源:青島日報

場坐熱了業態多了,多項文藝展演接續青島喜劇節氣氛

字體:

  在青島“後裏院喜劇節”檔期,多項文藝展演接續喜劇氣氛,從街面到內部空間構建起裏院的人文場景,喜劇廠牌、演藝新空間發力“笑聲經濟”——

  場坐熱了業態多了,喜劇扎根“有戲了”

  1984年6月,全國相聲作品評比討論會在青島新疆路和平賓館舉行。這次會議歷時半個月,當代相聲名家齊聚一堂。嶄露頭角的侯耀文、石富寬拿出了代表作《糖醋活魚》,馬三立在會上發表了“相聲不要論資排輩”的重要觀點,大會組織者侯寶林與漫畫家方成還應邀到青島日報社舉辦了“諷刺與幽默”的講座。在這次大會上,侯耀文、師勝傑、劉偉、馮鞏等一批相聲界中堅力量走到了前&。

  40年後的2024首屆“青島裏院喜劇節”現場,德雲社&柱演員閻鶴祥登&交流,他在相聲歷史長河裏打撈了這一珍貴往事:“青島對我們相聲演員來説意義重大,1984年的全國相聲作品評比討論會就在這裡舉行。侯寶林大師收師勝傑為徒就發生在這裡,我們師爺侯耀文先生的《糖醋活魚》也是在青島演出的。請大家多多支持相聲,多多支持青島裏院喜劇節。”

  青島裏院喜劇節的舉辦讓人們再次發現、標定了裏院與喜劇之間的關聯:從歷史淵源來看,江寧會館有馬三立説相聲舊址,1984年舉行的全國相聲作品評比討論會也被譽為行業內最隆重的一次盛會。從喜劇角度來看,黃渤引領了喜劇片的潮流,2022年《脫口秀大會第五季》在西海岸新區錄製完成引燃了青島的喜劇氛圍,青島裏院喜劇節的落地則接續了新喜劇與傳統曲藝之間的“香火”。

喜劇節期間,黃島路天天都人流如潮。

  如何培育新喜劇類型、打造新喜劇廠牌,如何招徠喜劇文旅客流,讓“笑聲經濟”扎根裏院,這些問題顯然需要多屆喜劇節的探索才能有初步答案。在“裏院笑壇”論壇上,推出多個爆款喜劇綜藝的米未傳媒CEO馬東當着上海人徐崢的面問了黃渤一個問題:“就喜劇發展來講,你覺得青島更好還是上海更好?”青島裏院喜劇節發起人黃渤機智回答:“上海已經很好,青島會越來越好。”

  裏院與喜劇:獻給你的一道“文藝菜”

  國慶假期,上街裏“喜劇三角”悄然成形:悅喜客來的相聲園子“青島曲藝社”、天泰22世紀音樂廳的開心麻花沉浸式帶餐喜劇《偷心晚宴》、中山路中國電影院的駐場脫口秀“蛤蜊喜劇”,三家喜劇廠牌吸引着年輕觀眾紛至沓來。從傳統相聲到時尚單口喜劇,青島裏院喜劇節提倡的多業態合作在上街裏街區初見端倪。洶湧的人流客群蕩滌着每個院落,攝影記者感慨:進出一趟上街裏,腳踩腫了,臉笑麻了。

  如何回答裏院與喜劇之間的聯結,需要更有人文視野的理論構建。蔡明在青島裏院喜劇節閉幕式上介紹,戲劇的雛形來源於酒神祭祀,而飄滿酒香的裏院不缺酒神精神,“青島裏院喜劇節上,大家都有‘喝高了’的松弛感。喜劇是來自於街頭的,也是來自於大眾的。所以,喜劇的敵人是距離,喜劇的朋友是交流。無論喜劇有多少類型,無論大家有多少口味,請記住我永遠是你們的‘菜’”。

  加上蔡明這道“菜”,本屆喜劇節為青島裏院端上了33道“正菜”和數十道“小菜”:閆妮、馬東、賈冰、閻鶴祥、徐崢等喜劇明星在上街裏的街頭徜徉,33個戲劇項目散佈在各個院落裏,配以嘉年華整點巡游、喜劇盲盒秀、“喜”耳“共”聽電話亭等設置,讓上街裏形成院落演出內循環、巡游外循環兩大客流系統。

  當青島裏院喜劇節落幕之後,這套模式以常態駐演的方式留存:聖心修道院舊址的新國風沉浸式互動展覽《畫堂春》、博山路上開心麻花帶餐喜劇《偷心晚宴》、大鮑島荷田水鋪的吉他彈唱、高密路No.66超級音樂工廠的馬虎脫口秀……喜劇、音樂、沉浸式展演接續了喜劇節的氣氛,結合特色書店、生活美學店構成緻密網點,從街面到內部空間構建起裏院的人文場景。

裏院的開放式環境為上演沉浸式喜劇營造了良好氛圍。

  喜劇與裏院的空間關係,經由青島裏院喜劇節做出“理論建構”。鎮海樓·驚喜劇場、寶興裏·浪劇場、黃島路·木更樓等具有劇場屬性的場地,安排了麻花脫口秀、單立人的新喜劇專場演出;而安康裏·庭空間、吉善裏露天小劇場等開放庭院,安排了火鍋即興喜劇、麻花喜劇FUN現場等需要交互接觸的演出。喜劇與觀眾的距離也是喜劇人探討的重點。黃渤把青島裏院放到了和北京胡同、上海弄堂並置的位置,火鍋即興喜劇主理人皮盆對此作了進一步闡發。皮盆介紹,即興喜劇演員演出時每次都會跟觀眾交流,請觀眾提出“ 啟發詞”,因而,觀眾的空間距離、身份屬性特別重要。“裏院這個建築形式特別好,北京有胡同,但太矮了、太窄了。裏院就很好,它本身就有沉浸式的氛圍,既是開放式的建築,又有沉浸式的感覺。美國的即興喜劇就在布魯克林街區舉行,街區裏,不同身份的觀眾進入現場,也引發不同的故事。這次,我們根據裏院出現的人物開展現場創作,構建人物交叉融合的故事,很有意思。”皮盆説。

  本地觀眾小李在9月28日觀看了青島裏院喜劇節的兩場演出。演出間隙,他走進三江裏,與充滿文藝風情的青年街區撞了個滿懷。小李&&,裏院街區原本是一個由特色小吃、人文書店、淘碟小店構成的場景,10多年前非常受文藝青年喜愛,如今輸入了新的業態後可謂“騰籠換鳥”,爵士樂酒吧、書店、劇場等一應俱全,“如果不是因為喜劇節,我不會在這裡待這麼久,感受新里院的質感。我不光看了新喜劇,還在古巴文化交流中心感受了薩爾薩舞體驗課,在中山路上聽到了現場版銅管五重奏,一首《龍貓》讓我這個‘老文青’淚目了。”在文化生態豐富的裏院街區,小李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特色菜”。

  青島與喜劇:做喜劇資源“凈流入”城市

  9月29日,2024首屆青島裏院喜劇節落幕時,關於“下一屆裏院喜劇節”的安排尚未有定論,然而,青島的喜劇廠牌、演藝新空間業態已經呈現“按捺不住”的態勢——本地的喜劇團體在擴張,外地的喜劇廠牌要入駐。

  就城市層面而言,為什麼要吸引喜劇節、喜劇廠牌落地?

  在青島裏院喜劇節之前,關於戲劇節已然有過一輪“爭奪”。烏鎮戲劇節已經佔據頭部戲劇節的位置,然而,阿那亞戲劇節的橫空出世證明,這一領域仍然有着巨大發展空間未被發掘。阿那亞戲劇節邀請孟京輝、陳明昊擔任藝術總監,亮出了“首個海邊戲劇節”的定位,去阿那亞看戲、看電影、遇見戲劇明星,已經成為“文藝中年”的生活方式。

  “裏院笑壇”論壇上,中國嘻哈文化推手、綜藝製作人車澈給出頗有含金量的發言。從車澈製作的《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説唱》《中國説唱音樂巔峰》系列綜藝節目可以看出,西安、重慶、新疆都是盛産頂級説唱音樂人的重鎮,然而,在關於“説唱之都”的爭奪中最終是成都笑到了最後。“成都已經成為中國嘻哈歌手的‘凈流入’城市。”車澈確認,“大量嘻哈歌手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洛杉磯舉家搬到成都。他們覺得這個城市跟嘻哈有關係,這個城市的年輕人更懂他們。”嘻哈不只是音樂,還包括飾品(珠寶/金飾)、運動(滑板/鞋品/街舞)、視覺(塗鴉)、潮牌等一整套的産業鏈條,“成都有更豐富的演出場景,有政府扶持和商業化資源,有完整的嘻哈文化供應鏈。很難想象,潮流音樂最大供應鏈竟然不在北京,而在成都——因為大量鏈條被成都聚合了。”

  對照成都案例,如何聚齊喜劇的産業元素和環節鏈條?黃渤、黃曉明兩位聯合發起人帶給青島裏院喜劇節的,不只是蔣龍、史策、宋木子、管樂為代表的已成名“新喜劇人”,也不只是單立人、德雲社等著名廠牌,而是視野更加廣闊的新喜劇甚至新興戲劇,類型上包含非遺川劇、默劇、即興喜劇、肢體喜劇、美式喜劇Sketch、國風喜劇等多種品類,極大地拓寬了藝術圈層和青島觀眾視野。

  以吉善裏上演的環境戲劇《俄狄浦斯與機械神諭》為例,整個劇場內被薄膜包裹,50多位觀眾零距離圍觀一隻“俄狄浦斯”——腳底“長着”鋁合金滑輪支架,臀部貼了一大塊“熊皮”,觀眾要求寫下觀察記錄,在多輪的觸摸和解析中完成自我辨認、自我定義、共情體驗。吉善裏門外擠滿了沒買到票的觀眾,劇場裏是一步步陷入全新戲劇類型的觀眾,這種觀看本身也是戲劇的一部分。

  對多元化的包容體現了城市對文化深層次的理解力。今年4月,一首《謝天謝帝》説唱MV上線,製造了“成都迪士尼”的爆梗,天南海北的年輕人跑到成都玉林七巷的小公園打卡,感受一種無厘頭式喜感和戲倣釋放。當地並未驅趕年輕粉絲,小區街道辦連夜成立“成都迪士尼服務中心”,與年輕人“共謀”。而對於青島來説,戲劇感也存在於極富設計感的細節中。黃島路“喜”耳“共”聽電話亭周圍,女生們在分享各自“我的電話打給了誰”:“撥1是李耕耘,2是張海宇,8是宋木子。”“我只聽出來3是馬麗,9是王迅。”從戲劇深度愛好者到普通粉絲,為口味多元的觀眾保留一塊戲劇空間,也是多元化的應有之義。

  2022年《脫口秀大會第五季》在西海岸新區錄製,呼蘭、徐志勝帶紅了泊裏大集,也讓喜劇與文旅之間構建了深度關聯。站在“笑聲經濟”的視角,青島裏院喜劇節讓青島的喜劇産業鏈條得到了重新梳理:從喜劇培訓、綜藝錄製到演藝廠牌打造、戲劇街區+喜劇節綁定,青島都有了案例和模板;喜劇微短劇、喜劇片的生産與以東方影都為代表的影視基地綁定,“電影之都”完全可以分蘗為“喜劇夢工廠”,青島也將成為一個喜劇資源“凈流入”城市。車澈認為:“一座城市如果跟一個藝術形式深度綁定,可以形成廣告學上的提及效應,比如,我們一説起碳酸飲料就第一時間想到某種飲料。青島裏院喜劇節如果堅持辦下去,青島與喜劇的關聯可以散發巨大的魅力。”

  喜劇與年輕人:落地能否生根?

  對於第一批喜劇/戲劇創業者來説,他們在青島遇到了哪些問題,引發了哪些思考?

  從開心麻花大劇院到裏院22世紀音樂廳,開心麻花一路在青島開疆拓土,把喜劇、即興喜劇、脫口秀、沉浸式帶餐劇一路引入青島,開心麻花團隊被戲劇界認為是“最懂得青島市場”“俯身做青島市場調研”的團隊。在開心麻花劇場院線總經理文娟看來,跨界青年已經成為喜劇表演的生力軍。“他們上過班,有‘班氣’,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在喜劇里加入了很多當代青年的生活感悟,所以,職業演員可能並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在的脫口秀和即興喜劇,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感同身受,反而成就了中途出道的喜劇人。”作為戲劇産品線覆蓋最全面的廠牌,開心麻花需要更多的戲劇空間,文娟對此&&,“我在和大家交流的時候提到,裏院這個場地能否長期留下來做新喜劇、做即興喜劇表演。因為演員在這裡演出會感到非常放鬆,在大劇場的演出缺乏氛圍感,裏院的環境無論對表演者還是觀眾來説都是更舒服的模式。年輕人需要解壓,喜劇在這裡特別有市場空間和土壤。”

  不同的喜劇廠牌有着不同的“活法”,常見的演出形式是與影院、音樂吧合作舉行小型駐場演出,蛤蜊喜劇與中山路中國電影院、上客喜劇與李滄奧維爾影城都有合作演出。隨着演出規模擴大,喜劇廠牌會推出專屬場地演出,上客喜劇在&&、黃島家佳源有兩個劇場,匯笑喜劇在諾德廣場也有專屬場地。喜劇廠牌的&柱藝人持續吸引客流,上客喜劇的景堯是青島裏院喜劇節的嘉賓藝人,而匯笑喜劇的毛豆則是2022年《脫口秀大會第五季》季軍。持續的演出供應培養了獨具特色的觀眾,皮盆&&:“青島觀眾是笑着進來的,那種狀態像是‘今天沒什麼事,來看場演出’;北京觀眾進門一看就是下班過來的,臉上寫着‘救救我吧’。”

  在業內人士看來,喜劇作為創業賽道,投入與産出並不成正比。目前,青島各區對演藝新空間推出了相對應的獎扶政策,對營業場次有50場、100場等不同的要求,演藝新空間建築面積也有着3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不同的扶持標準。然而,以演出單立人喜劇《李華模擬器》的寶興裏二樓為例,現場只能容納56個座位,距離300平方米的獎補標準顯然有着距離。喜劇落戶裏院,需要更“貼身”的扶持。

  青島裏院喜劇節的舉辦引起了青島籍戲劇人、製作人乃至影視人的廣泛關注。在採訪中,業內人士&&,打造一個不落幕的喜劇節、喜劇街區,要着眼於喜劇的長期培育。一方面,喜劇節應該着力引入本地社團,同時獎勵喜劇的原創力量;另一方面,要關注喜劇的“出口”,讓喜劇與青島的影視資源、文旅資源深度對接。一次成功的喜劇節只能激發想象力,而後續的執行力才是喜劇在青島落地生根的關鍵。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