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淄至臨沂高速公路10月全線貫通-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0/02 09:37:15
來源:大眾日報

山東:臨淄至臨沂高速公路10月全線貫通

字體:

  臨臨高速本月全線貫通。

  近日,在位於山東高速集團臨淄至臨沂高速公路(以下簡稱臨臨高速)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安裝道路中央的隔離護欄。已經完工的道路平整寬闊,向遠處延伸。臨臨高速建設進入最後的全線通車衝刺階段,“最近我們正在做交工驗收的準備工作,並把項目建設中的資料整理歸檔,全力做好最後通車前的準備工作。”項目辦主任郭光明説。

  臨淄至臨沂高速公路聯通淄博、臨沂兩市九縣區,北接沾臨高速,南至日蘭高速,跨越青銀、濟濰、青蘭、日蘭高速公路,與正在建設的董梁、即將建設的濰鄒高速交叉,將實現六條高速互聯互通。項目主線全長192.618公里,其中剩餘中莊互通至沂蒙樞紐段預計今年10月份建成通車,屆時臨臨高速項目將實現全線貫通。

  用“慧眼”觀察施工情況

  臨臨高速具有路線長、橋隧比高、沿線地質條件複雜等特點,項目整體工程量大、技術條件複雜、參建方多,“前期施工達到頂峰時,曾一度有1萬多人在工地上幹活,大型設備達到數千台套。”郭光明回憶。

  戰線拉長,如何確保建設質量?項目從制度入手,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在實際管理中,我們採用了矩陣化管理模式,將工程管理任務細化分解,責任到每個單位。”郭光明介紹。以質量安全部為例,每個同事分工&&各標段,及時掌握施工情況。這樣一來,龐大的管理任務細化到人,實現了有序管理和對工程質量的有效把控。

  在建設過程中,質量安全部的工作更多的時候是駐紮在現場。在工作中,質量安全部部長王明法始終將安全放在第一位。他把安全隱患比作“盲盒”,“盡可能地早發現問題,排除安全隱患,才能避免‘開盲盒’,降低出現安全事故的概率。”來到現場,在主線、便道的施工範圍,他不單是“漫步”,還要用“慧眼”觀察施工情況。“一方面要看工地上有沒有不安全的操作,另一方面看施工質量,比如某個結構是否實現了它應具備的功能。”王明法説。

  檢查工程質量情況,王明法還有一招。今年臨沂出現多次強降雨,王明法有時卻要專挑下雨天去項目現場。“這時候去路上,能及時發現是否存在塌方隱患,同時也能看到有沒有排水管排水不暢、路面易積水等質量問題,排查效率很高。不下雨時,這些問題是比較難觀察到的。”

  保證工程質量,除了更好地發揮人的力量,科技的“慧眼”也是重要的輔助。在項目智慧雲&&上,可以看到梁片張拉、壓漿數據等情況,原材料的生産廠家、檢測結果及試驗室的試驗資料、數據等也記錄在內,需要確認時可以通過&&進行追溯。

  “老路橋”出招,毫釐之間見功夫

  像檢查排水問題這樣的訣竅,背後是王明法從事工程行業多年的經驗積累。在建設中,他給出的建議對提高工程質量、建設效率起到很大幫助。

  2022年“秋季百日大幹”時期,項目進入了&背施工階段。&背是橋梁的關鍵結構,也是施工的難點。它一邊連接道路路基,一邊與橋&&身相接,如果質量處理不好,就會讓駛過的車輛“跳車”,使駕乘人員感到顛簸。

  是儘早集中完成這一結構施工,還是先推進其他任務?王明法內心的答案很清楚,他明白,充足的自然沉降時間,是保證&背質量的最好方法。他督促施工單位合理安排施工任務,在當年11月就基本完成了&背施工。“經過冬季、雨季的自然沉降,質量就比較穩定了。&背建設完成,在建各段道路也連接了起來,施工組織、機械通行更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臨臨高速是省內在建高速隧道總里程最長(單洞總長45公里)、數量最多(15座)、岩性最全的項目,堪稱“山東公路隧道博物館”。這三個“最”,對於建設者們意味着疑難問題多、建設難度大。項目穿越自然保護區、岩溶發育區,建設者們根據不同地質條件、施工環境,對隧道科學設計、優化施工。

  黑鐵山位於淄博市張店區東北部,86年前,黑鐵山起義在此燃起抗日烽火。如今,一座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記錄着那段崢嶸歲月,昭示後人。臨臨高速黑鐵山隧道要穿越紀念碑下方,水平距離僅為12米,垂直距離54米。

  “絕不能讓紀念碑受到影響!”隧道開建之初,臨臨項目就畫下了這樣一條“紅線”。針對隧道淺埋實際,建設者們嚴格控制爆破振動速度。“在紀念碑下方前後100米隧道施工範圍內,爆破施工平均每天只能行進0.8米,是平常隧道施工速度的1/3。”項目辦總工程師滿新傑介紹。

  在爆破過程中,差之毫釐,帶來的結果就會大不相同。滿新傑帶領技術管理人員,根據實際施工情況動態調整爆破方案,做好爆破質量控制。周密細緻的施工方案讓隧道安全穿越紀念碑,紀念碑表面懸挂的大理石板沒發生絲毫變化。

  沿線老鄉的期盼

  臨臨高速不僅要建設成一條高質量的高速公路,更要打造一條綠色、低碳的走廊。項目中的沂南西服務區是省內又一新建“零碳”服務區,“沂南西服務區從設計方案開始就作了有針對性的優化,整個施工過程一直貫徹着‘零碳’的理念。”王明法介紹,服務區採用了地源熱泵、光伏幕墻等節能減排技術,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王明法老家在蒙陰,正在這條高速經過的地方。近幾年,他感到臨沂高速公路越來越多了,新&高速、嵐羅高速、京滬高速改擴建……如今,臨沂已從“四塞之崮”變為“物流之都”,路網的不斷完善,將助力物流更好發展。

  “以前在青島上學時,去學校坐大巴走國省道需要5個多小時,現在走高速只需要3小時左右。”王明法展望著,“等到董梁高速通車,大約只用一個半小時,時間大大縮短了。”

  已經通車的臨臨高速淄博段,沿途農産品豐富多樣,為淄博南部山區豐富的農産品外運打通了阻礙,顯著提高了運輸效率。和王明法一樣,臨沂老鄉們也在盼望著臨臨高速通車。臨沂段旅游資源豐富、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沿線也有水果種植,建成後對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推動省會經濟圈和魯南經濟圈協同聯動具有重要意義。

【糾錯】 【責任編輯:丁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