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滴水”到“飛瀑”,濟南月牙泉歷史文化蝶變之路-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9/20 10:41:29
來源:舜網

從“滴水”到“飛瀑”,濟南月牙泉歷史文化蝶變之路

字體:

  9月份以來,受汛期降水滯後效應影響,濟南趵突泉地下水位突破29米大關後,繼續節節攀升,為“月牙飛瀑”景觀的重現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補給。9月19日,濟南市城鄉水務局官方網站顯示,當日趵突泉水位達到29.08米,已超出月牙泉噴涌水位線8厘米。

  “月牙飛瀑”景觀的重現是一個動態持續的變化過程。8月30日,趵突泉地下水位達到28.92米,雖然距離月牙泉的復涌水位29米還差8厘米,記者看到月牙泉已經開始出現滴水現象。9月8日,趵突泉地下水位升至29米,記者看到月牙泉的出水量也隨之增加,從“滴滴答答”變為涓涓細流。9月19日上午9時許,記者看到,月牙泉的泉水從泉池中央矗立的蘑菇雲狀疊石三面齊涌而出,似飛瀑、若水簾,形成泉中之泉的“月牙飛瀑”奇觀,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來圍觀。

  月牙泉對於濟南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自然景觀,背後還賦予了更多的歷史文化價值。月牙泉的泉池呈不規則狀,池中央矗立着蘑菇雲狀的疊石景觀。盛水時,泉水從石中涌出,順勢疊瀑而下,這種泉水與山石相互映襯的景觀,在濟南眾多名泉中獨樹一幟。其獨特的景觀和形態為歷代文人墨客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靈感源泉。

  呂芃在《月牙泉》詩中寫道,“秋來泉聲如鳴蟬,居高果然聲自遠。瀑飛散入東流水,曾無漁舟可唱晚”,生動地描繪了月牙泉的泉聲、泉水飛涌的景象以及周邊的環境氛圍,讓人們在欣賞詩詞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月牙泉的獨特魅力。

  月牙泉畔曾是革命先輩活動的地方。王盡美、鄧恩銘等曾在月牙泉畔的兩層小樓裏撒下革命火種,他們辦雜誌、組織罷工,點燃共産主義的信仰之光,是濟南革命歷史的重要見證。

  同時,月牙泉的存在也見證了濟南城市的發展變遷。月牙泉最早在西門外北巷中,到後來隨着城市的發展,東流水街消失,月牙泉被劃入五龍潭公園內,這一過程反映了濟南城市的空間布局和行政區劃的變化。月牙泉的水位變化也與濟南城市的地下水資源狀況密切相關,其復涌或停噴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濟南城市的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管理的狀況。

  濟南有着“天下泉城”的美譽,泉水文化是濟南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月牙泉作為濟南72名泉中噴涌水位最高的泉,它的復涌標誌着濟南72名泉全部噴涌,是濟南泉水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在濟南人的心中,月牙泉的復涌具有特殊的意義,代表着濟南泉水的活力和生命力。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