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奔騰萬里,橫貫東西;大運河,連通京杭,縱貫南北。位於山東西部的聊城,依偎在黃河畔,生長在運河邊。作為現今黃河與大運河交匯的唯一城市,流淌不絕的水,孕育出了聊城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成為齊魯大地上一顆璀璨的“兩河明珠”。
時空華彩筆,舊貌煥新顏。運河岸邊的垂柳年輪畫了一圈又一圈,歲月的洗禮帶來了無數的改變,這座城市,講述着一個接一個向前發展的磅礡故事。
通高鐵,加速度
立體交通激活新動能
2023年12月8日上午10時58分,聊城西站首發列車G9226次準時發車,呼嘯而來的濟鄭高鐵,將聊城“載”入了“高鐵時代”。
交通的變化,是帶動城市大發展的主力引擎。明清時期,聊城是運河沿岸最重要的地區之一,因漕運鼎盛而空前繁榮。1996年,“大京九”的汽笛聲,拉開了聊城“鐵路時代”的大幕,聊城搶抓京九鐵路通車的機遇,交通短板逐漸補齊。跨越20餘年,這座被黃河與大運河眷顧的“兩河明珠”城市,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因水而興,踏路前行。近年來,聊城市堅持把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擺在率先發展的位置,以交通先行激活區位優勢、提升競爭優勢、塑造發展優勢,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雄商高鐵預計2026年建成通車;正在規劃的聊邯長高鐵將成為溝通東、中、西部三大經濟板塊的“黃金走廊”;市內形成5條高速同時在建的空前局面;力爭聊城機場年底開工......
時空距離進一步壓縮,聊城市綜合交通建設邁開大步,“高鐵疊加、高速成網、飛機起降”的立體大交通體系日趨成型,交通強國山東示範區聊城樣板特色鮮明,為城市未來再次打開巨大的想象空間,未來的聊城,全面開啟“兩河時代+高鐵時代”的嶄新篇章,為新一輪魯西崛起注入全新動能。
強老樹,育新蕊
産業升級煥發新活力
“上游産生的廢料,變成下游所需的原料,全部變廢為寶,實現‘出灰不見灰、出渣不見渣、固廢變資源’。”在信發集團,一粒小石子能被反復“吃”六遍,從廢料、廢渣變為優質建材,效益提升了11倍,自2015年以來,信發集團徹底告別“小火電”時代。曾經的“兩高”大戶,在減排轉型過程中挖到了循環經濟的“金礦”,帶動整體增加效益超過100億元。
製造業是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聊城市堅持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並重、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並舉,大力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方向,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奮力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勇闖新路、勇挑大梁。2023年,全市工業佔GDP比重達到31.7%,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2.1%。
傳統産業“脫胎換骨”,新興産業“強筋壯骨”。聊城一方面加速推進傳統企業轉型升級;一方面持續深化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構建大中小企業多層次立體分佈的“熱帶雨林”,助力更多企業走上了“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更高水平用好産業鏈“鏈長制”“一業一策”抓實12條産業鏈,加快構建“435”産業格局。千年古城,正在追逐着發展的浪潮,激活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奏響時代最強音。
披新綠,曬藍天
生態發展蹚出新路徑
初夏時節,莘縣馬西林場,毛白楊林濃蔭蔽地,一片清涼。然而,歷史上林場腳下這片土地卻以風沙肆虐聞名,一代又一代的林場人戰天旱、墾林海、鬥“沙魔”,終於將昔日的風沙薄地最終變成了眼前的“馬西綠洲”。
聊城地處魯西黃泛衝擊平原,歷史上,黃河在聊城先後六次改道,全市沙化土地總面積16.5萬公頃。多年來,聊城積極完善各級道路水系為骨架的農田防護林網,提升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漳衛新河森林生態功能帶;重點提升改造國有林場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林場;堅持不懈地開展平原農田防護林建設行動、黃河及京杭大運河等重要河流生態廊道提升行動,構建起帶、片、網、點相結合的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的綜合生態防護林體系。
聊城市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落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靶向治理保“藍天”,綜合施策護“碧水”,源頭防控守“凈土”,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保護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數據顯示,近十年來,聊城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累計改善約57.3%,PM2.5濃度改善約65.2%,PM10濃度改善約63%,優良天數增加2.5倍,省控以上斷面歷史性消除V類水體,走出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辦實事,增暖意
城市提升呈現新面貌
近日,熱播綜藝《極限挑戰》聊城站播出,兩河之約,相遇聊城,這座千年古城,向全國觀眾呈現了自身的歷史文化魅力,也讓許許多多的聊城人民與有榮焉。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民生為先,全力提升宜居生活品質。發展為基,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城市主軸東昌路頻出綠色低碳改造“加速度”;利用“插花地”“夾心地”在市城區建設30處嵌入式服務綜合體,形成“15分鐘生活圈”;規劃設置了30處早市、夜市、2510個流動攤點;全市建設220余處幸福食堂、200余處口袋公園;免費公交、星空護學等政策溫暖人心;聊城一中高鐵新區校區、文軒西校、外國語小學高鐵新區校區均已建成交付;市三院新院區、市中醫院高鐵新區院區已形成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
堅持“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發展方向,錨定“建設精緻之城、幸福之城、安全之城”的目標,聊城市努力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努力以“為民情懷”加熱“民生溫度”,着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打造出一座有溫度、有情懷的城市。
回望,是為了更好地前行。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隨着黃河、大運河重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當前,聊城機遇與挑戰並存,站在新起點上,繼續書寫新時代的兩河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