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迎來夏至節氣。早在2700多年前,智慧的古人便採用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過了這天,太陽的直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則開始了晝短夜長的天氣變化。
《禮記》曰:“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夏至起,鹿角開始脫落,知了鼓翼而鳴,半夏、木槿這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
夏至過後,即將開始一年裏最熱的天氣——入伏。傳統歷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指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伏。“過了夏至節,鋤頭不能歇”“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酷暑中,農民也不得閒暇,需要加強夏季田間管理。
“夏至雨點值千金”“夏至有雨,倉裏有米”,夏至時的水,特別是天然的雨水,在農家眼裏極為珍貴。宋代詩人蘇轍在《五月十九日夏至喜雨》中寫道:“一旱經春夏已來,好雨通宵曉未收。氣爽暫令多病喜,來遲未解老農憂。”當下,針對高溫天氣及旱情,山東省做好預報預警、水量調度、農業技術指導等工作,抗旱保灌保供。
“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在山東,人們講究“夏至吃碗麵”。若麵條煮熟後再用涼開水過一遍,做成涼水面,吃起來既筋道又涼爽。在博山,吃涼麵非常講究:非掛麵不筋爽,離麻汁不香,缺椿芽鹹菜無味,少紅蘿蔔鹹菜暗淡,無黃瓜絲則不俏,隨蒜泥、香醋才真正算得上是美味齊全,純正地道。
夏至,陽氣至極,萬物至盛,欣欣向榮。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