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追太陽的人,這裡忙完去那裏,幾乎沒空休息。這幾年,每年到禹城來,就像回老家一樣,生活、作業都有保障,十分踏實。”日前,農機手李有志説。
“麥客”成了“熟親戚”。麥收前,禹城市梁家鎮組織4個農機專業合作社,根據往年&&情況對接外省麥收機械,重點做好農機手和機械方面的服務保障,為外省農機手提供吃住場所,為農業機械設有專門的加油點,保障車輛用油及維修。
禹城市78萬畝麥田金燦燦的,鋪滿了豐收的喜悅。大型聯合收割機農機手從河南、天津和安徽等地如約而至、大顯身手。每位“麥客”進入禹城,都會掃碼進入由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鎮街和新型經營主體組成的微信群,錄入姓名、機械和割&等信息,自動生成“禹城通”登記表,然後,他們就可以在“365暖留中心”“幸福食堂”和農機合作社享受免費吃住以及機械維修保養等。此外,當地有關部門會將“麥客”信息、機型以及往年收割情況、群眾評價情況進行記錄。大規模收割前,他們還會組織“麥客”進行收割質量和減損比賽,讓新型經營主體和“麥客”雙向選擇,形成比學趕超的局面,提高“麥客”收割質量。禹城市還在京&高速禹城北、京&高速禹城東和濟南大西環倫鎮口開設三個“三夏”農機跨區作業接機服務站,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隨時保障跨區作業車輛轉運通暢。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0名跨區“麥客”的相關信息被錄入“禹城通”信息系統。
在魯西北農區,家庭農場已經成為穩産增收的“新引擎”。近日,莒鎮吳多霞家庭農場開鐮搶收,機械轟鳴、麥浪滾滾。“現在都是機械化服務,農場的771畝麥子一天就能完成顆粒歸倉。”農場主吳多霞&&,與其他散戶的零散地塊相比,他們的家庭農場採取“土地流轉+全託管服務”的運營方式,託管地塊由於實施了去壟增地,收割成本降低了35%。“得益於政府對家庭農場的各種政策支持,近幾年我們置辦了一批新農機,農場業務由單一的糧食種植拓展到耕、整、種、管、收、烘、儲、銷等環節,鏈條延伸、降本增效。”
如何將收穫的糧食安全入倉,也是牽動糧農心弦的大事兒。據了解,禹城市魯糧集團山東魯北國家糧食儲備庫有限公司已經完成夏糧倉儲準備工作,目前正陸續開倉納糧。“我們的綠色倉儲升級改造項目,引進了倉內吊頂、內墻隔熱、內環流、空調及谷冷機、智能通風、多參數糧情檢測以及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等先進儲糧新技術,實現了糧食儲備綠色化、精細化、智能化和高效化,讓糧食儲存損耗低於3‰。”該公司副總經理栗克説。
春爭日,夏爭時。為加快夏糧收割和推進秋糧種植,禹城市統籌做好氣象預報預警、農機搶收、場地晾曬、秸稈禁燒和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等工作。各鎮街實行網格化服務,鎮裏的包村幹部全部下沉到村,做好跨區作業收割機的&&與服務,做到機械有序入場。對家中無勞動力、收割有困難的農戶,組織黨員幹部和農機手成立夏收幫扶隊,幫助群眾收割、晾曬,確保夏糧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