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0是今年5月上的新款,‘六一’期間都沒貨,都是全款預訂狀態,第一批5月17日到貨。”6月5日,濟南某商場的小天才門店的店員告訴記者。“目前Z10賣得最好,工作日一天能賣五六塊。上周末銀色這款就不夠賣的。”另一家門店的店員&&。
近日,“2299元兒童手錶綁架家長了嗎”這一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據報道,僅以“小天才官方旗艦店”抖音直播間的數據為例,該款售價2299元的新品已在7天內賣出了近250萬元的貨。兒童電話手錶為何越賣越貴,卻依然供不應求?在天貓和京東旗艦店裏,Z10已累計售出超1.2萬件。有家長曾&&,這相當於一款全新手機的價位。
功能越來越多
兒童電話手錶因其具有定位、社交、學習等功能,自上市以來受到兒童和家長喜愛,其品牌眾多,包括小天才、華為、小米、360、小尋、愛百分、長虹、童貝熙、優萌星、智力快車、迪士尼等。從2022年的中國兒童手錶出貨量來看,小天才電話手錶佔據近三分之一的品牌市場,華為緊隨其後,佔近20%,360和小米各佔10%左右份額。不同品牌在價格上能差10倍甚至更多。在天貓&&,小米旗艦店的兒童電話手錶C7A官方標配售價299元,而最新款小天才電話手錶Z10售價2299元。
濟南的郭女士幾年前曾為兒子買了一款Z7電話手錶,花費了1500多元。然而,她發現孩子過於沉迷於手錶上的娛樂功能,於是決定限制其使用。“後來他一直讓我買新款,我也一直沒答應。但他班裏的同學基本都有電話手錶,一部分戴華為,另一部分戴小天才。”
郭女士感嘆,現在的兒童電話手錶的界面設計已經與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相媲美,甚至部分新款還能實現屏幕翻轉功能。“當初買給他一是為了方便&&,二是因為兒子看到身邊的朋友都有,出門時遇到新朋友也常常會相互詢問是否擁有手錶並添加好友。但是後來發現孩子玩手錶的時間過長,有時候還會趁我們睡覺時悄悄起來玩。”
兒童電話手錶市場競爭激烈,因此各大商家推出了不同的主打功能。小天才有“碰一碰”信息交換功能;華為則帶來了業界首發的離線定位2.0功能;360和小米也不甘落後,將電話手錶的拍照、美顏等功能技術持續迭代升級。
對於兒童電話手錶的不斷更新換代,郭女士感到頗為憂慮。“我覺得弊大於利,因為其中許多功能對於孩子來説並非必需。雖然我們家長確實可以在自己的手機端禁用一些娛樂功能,但問題在於,只要這個設備掌握在孩子手中,它的使用就變得難以完全掌控。孩子一旦想要玩耍,總會想出各種辦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如果他們考試成績出色,就可能會以此作為條件,要求我們將所有功能重新開啟。又或者,他們會趁我們不注意時,偷偷使用我們的手機來恢復這些被禁用的功能。”
價格越來越貴
“在給小外甥選購電話手錶時,我首要考慮的其實是安全問題。我了解到這款手錶能精確定位孩子的位置及所在樓層。”楊女士去年花1999元給自己的小外甥買了一塊電話手錶,起因是她小外甥喜歡擺弄自己的Apple Watch,“小外甥還告訴我,他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戴電話手錶。”楊女士説。
行業技術持續升級的結果通常是,産品配置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多,體驗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低。但兒童電話手錶價格一直往高處走,越賣越貴,直接影響到終端銷量,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到2020年,兒童智能手錶需求量逐年增長,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但是在2023年,兒童智能手錶市場出貨量同比僅增長了3.4%,增長趨勢已經顯著放緩。
在社交&&,對兒童電話手錶的評價不一。其中一部分差評來自産品的自身功能和配置,如電池不耐用、充電時發燙、定位不準等問題。另一部分家長&&,使用兒童電話手錶更擔憂隱私安全和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有家長曾在孩子兒童手錶的信息中發現,有陌生人利用加好友的便捷功能對孩子進行言語騷擾。
還有很多網友非常認可兒童電話手錶,認為其定位功能更方便接孩子,手錶中的“查字”功能更好地代替了字典,孩子遇到不會寫的字時能更快查詢。社交&&上還有一部分還未入手電話手錶的家長,他們除了擔憂兒童電話手錶自帶的娛樂功能會影響孩子學習外,更擔憂孩子沒有電話手錶會被朋友孤立。
多因素支撐高價格
“兒童電話手錶售價高、受歡迎的原因有很多。”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明志指出,在供給端看,企業為滿足市場需求,不斷對電話手錶進行更新換代和增加新功能,這自然提高了産品價格。從需求端看,小天才電話手錶的市場份額已達到35%,具有市場支配力。這意味着一旦有消費者開始使用其産品,其他消費者可能也會跟風購買,這種市場份額的支配力也是産品價格偏高的原因之一。
隨着兒童社交需求的增加,兒童電話手錶不再僅僅用於與父母溝通,更是孩子們社交互動的重要工具。小天才電話手錶最初主打打電話和視頻功能,但隨着孩子們好友圈的擴大,社交需求逐漸佔據主導。當朋友中有人升級換代手錶時,孩子可能會出於社交話題和滿足攀比心理而跟風購買,這種非理性的消費趨勢可能進一步推動市場消費量的增加。
張明志認為,綜合多方面因素,兒童電話手錶的高價格仍受到需求支撐。對於企業而言,應明確産品定位,避免過度娛樂化,保持其作為孩子與父母溝通的核心功能,這是産品被認可的關鍵。同時,家長、學校及老師需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産品,避免社交攀比,將更多精力放在學習上。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馬俊樂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在一個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社會,一個孩子該從多大開始接受電子産品、電子社交等內容呢?”馬俊樂認為,電子化潮流是阻擋不住的,關鍵還是父母、學校、供應廠家集體合作,逐漸地引導,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也遠離網絡的不利影響。同時,創造條件讓孩子盡可能多地參加線下的活動。“這凸顯了當前在兒童手錶等領域監管力量的不足,‘科技適小’需要重視。”馬俊樂&&,“讓孩子科學使用電子産品”要從技術層面、制度層面加以引導,不能僅依賴家長、老師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