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一大早,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太公湖國家水利風景區河道管理員孫建民便開始了忙碌的工作。他一邊打掃衞生,一邊檢查河道上的水利設施情況,直到中午12點才完成上午的例行巡河任務。
“巡河雖然有些枯燥,但很有意義。在為大家提供良好休閒環境的同時,也進一步消除防汛安全隱患。”孫建民黝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近年來,臨淄區致力於生態河湖建設,堅持“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的原則,對河道進行系統性梳理和整治。通過不斷完善河長制管理體制機制,實現了全區巡河率、河管員巡河周期覆蓋率和排口巡查覆蓋率三個100%的目標。
臨淄區鳳凰鎮擁有烏河、運糧河、乙烯排洪溝等多條河道溝渠,日常管理難度大。“我們創新實施了村級河長管理制。村級河長不僅要完成App巡河任務,還要及時處理在巡河過程中發現的亂倒垃圾、亂佔河道和偷排污水等問題。”臨淄區鳳凰鎮河長辦負責人張新忠介紹。
運糧河濕地公園作為鳳凰鎮“三河(烏河、運糧河、乙烯排洪溝)治理”和水生態綜合提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治理和管護,已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以前這裡環境很差,每次路過都是捂着鼻子走。現在這兒氣清岸凈,碧水清流,環境好,每到周末我都會帶孩子來玩,感受自然的魅力。”市民朱迎超説。
淄河作為臨淄的母親河,流域面積達227平方公里,途經7個鎮街59個村居。2019年至2021年,臨淄區實施淄河干流治理工程(臨淄段),對河道進行了系統性梳理和整治,建成了36公里的沿河瀝青混凝土防汛道路,設置了6處攔蓄設施。截至目前,臨淄區累計投資12.9億元,治理河道長度159.9公里,形成了5000余畝連續水面、4000多畝生態濕地、550畝生態園林,極大地改善了淄河的生態環境。
淄河沿岸的臨淄區稷下街道將河道管理納入“一網三聯、全員積分”體系,激發村民自我管理河道積極性,推動全民惜河、愛河、護河常態化、長效化。“我們還與淄博東方應急救援隊達成合作,加大對河道防汛和防溺水的值守巡查,有效遏制了違法行為,保障了河道行洪暢通和群眾生命安全。”臨淄區稷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劉建行&&。
農業以土而立、以肥而興、以水而旺。河道兩岸的良好生態環境、優質的土壤和光照條件,共同推動了生態觀光農業的蓬勃發展。
眼下,金山鎮東崖村的桑葚採摘園裏游人如織,連續舉辦了8年的桑葚採摘季更是打響了金山鎮特色農産品的品牌。
依託運糧河、烏河,鳳凰鎮打造了“兩河兩岸·魅力梧&”和“文明桑梓·富美烏河”兩個鄉村振興示範片區,以“美麗河湖”創建工作為契機,激活人居環境整治、村集體經濟增收“內循環”。
下一步,臨淄區將依託淄河豐富的水生態資源,將水利工程建設深度融入“文化興區”發展格局,構建齊文化黃金旅游帶,推進生態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