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各個城市的文博場館,自身就是中國歷史文化的見證者,更是發揚傳統文化的“富礦”。隨着展陳更新、業態擴充,“煥新顏”之後的文博場館迎來“文博熱”,更是屬於文博場館的“新中式”熱。
在孔子博物館,名為“大哉孔子”的序廳以高大的書墻作為投影屏,播放介紹孔子生平的短片,用新技術,在光影變化間營造出高山仰止的文化氛圍。而遍佈展廳的互動大屏、全息投影,讓游客“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
今年,山東美術館多次將先鋒藝術與傳統文化跨界結合,“雙向奔赴”,攜手“破圈”。三月,山東美術館與山東省呂劇院、山東省雜技團等聯合策劃推出了一系列活動,在充滿現代氣息的美術館內上演了名劇好戲。五月,山東美術館又舉辦了曹縣漢服及非遺文化周,曹縣漢服走秀、國家級非遺項目曹縣江米人體驗、省級非遺項目曹縣皮影表演亮相山東美術館,吸引了一萬餘名游客前來。
文博場館的“新”,還在於業態的豐富。近年來,山東美術館以“美術館+X”的理念,形成了文創、簡餐、咖啡、公教空間、閱讀空間、書店、培訓等多板塊的“跨業態”藝術綜合體,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嚮往之地”。
“新中式”的城市街區
一座城市,要打造成為旅游目的地,應如何挖掘好地方文化,以更好地協同文旅的發展?打造“新中式”就是諸多城市的選擇。
日前,臨沂“水韻瑯琊·點靚沂河”的演藝視頻火爆全網。伴隨着光影、音樂的舞動,寬闊的沂河兩岸,樓體成為巨大的熒幕,向游客展示着沂蒙大地的文化。巨大的水幕、精美的裝置與舞&……臨沂運用新穎的美學語言和前沿的技術,讓王羲之“回到未來”,帶游客進入一個夢幻的“臨沂之夜”。
5月21日,2024年“泉城夜宴·明湖秀”首秀在濟南大明湖上演。運用智能控制技術,匯集噴泉、噴霧、矩陣光毯、表演大船、升降亭&、投影激光等綜合演繹的“視聽體驗、綜合水秀”,展現出一場美輪美奐的泉城文化視覺盛宴,該演出將持續至11月中旬。
而在&兒莊古城、明水古城、曲阜明故城等地,霓虹流彩與國潮裝置遍佈,聚集了大量身着漢服、簪花、馬面裙的“國風”年輕人。立足地方文化特色,以“新中式”理念打造的城市街區,以新意詮釋傳統,以國風凸顯文化,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成為地方文旅的“流量擔當”。
“新中式”的過節方式
端午節將至,一串顏值頗高的艾草門挂火了。配上香囊、卡片等更為精緻的艾草門挂,讓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挂艾草進入年輕人的視野。在社交&&上,“很新的艾草門挂”成為了熱門話題,許多年輕人對端午節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衍生出了新的創意與思考。
注重傳統文化體驗、感受非遺魅力的“新中式”研學游也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假期首選”。山東新東方文旅産品負責人杜濱才向記者介紹道,暑假即將來臨,“齊風魯韻·山水訪聖濟泰曲6天5晚”研學産品正在火熱預訂中。該線路途經泉城濟南、岱岳泰安、魯城曲阜三地,包含曲藝表演、泉水扎染、掐絲琺瑯體驗、皮影體驗、大型演藝等豐富多樣的活動。
“新中式”旅游的出圈,體現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晨光告訴記者,旅游是一種生活方式,現在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反映了旅游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於一座城市而言,要挖掘自身的文化,要從給游客情感體驗的層面去發掘自身的價值。
科技為“新中式”旅游帶來了新氣象。王晨光説:“科技發展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新技術運用在旅游業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王晨光也認為,“光影秀”為代表的新科技也具有成本高、易同質化、易被替代等特點,實際運用還需要把握好“度”。
近日,攜程發布2024年端午假期出游趨勢預測,預測顯示,端午假期山東熱門景區包括海軍博物館、劉公島、濰坊風箏博物館、濰坊博物館、&兒莊古城等。文博類景區再次成為熱門,逛館、漢服粧造、非遺體驗等“新中式”旅游方式在端午假期備受青睞。
“新中式”一詞,以往通常出現在家居裝潢或者服裝配飾之上,指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風格相互融合,融合當代流行的技術與工藝,衍生出的産品。
如今,隨着中國傳統文化愈受關注和歡迎,新理念、新科技的廣泛運用讓“國風”“國潮”不斷融入人們的生活,“新中式”也成為了旅游的新名詞,“新中式”旅游在山東頻頻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