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營:小地名“指”出致富路-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5/30 09:45:04
來源:新華社

山東東營:小地名“指”出致富路

字體:

  民安街、民福街,福昌巷、福潤巷……近日,郵政快遞小哥李建強高興地發現,自己負責的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高家村,每條街巷都有了名字和精準的導航定位。“想去村裏的哪條路,一鍵導航全部搞定,配送速度提升了不少。”李建強説。

  利津縣縣級物流園區內,工作人員正在分揀快遞。(受訪單位供圖)

  利津縣高家村是典型的黃河灘區村,“三年攢錢,三年墊&,三年蓋房,三年還賬”曾是群眾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幾年前,舊村&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後,村裏統一規劃,實現了道路硬化、通村到戶。

  但那時村內很多道路都無名無標,這讓剛來工作的李建強非常發愁:“導航軟體只顯示村委會的位置,還是在村子的最北端。街巷沒有名字,進村就迷路,送快遞要打聽很久才能找到住戶。”客戶來採買農産品,也經常找不到路,高家村發展鄉村旅游業、農産品上網銷售的規劃都受到了影響。

  利津縣民政局局長劉靜介紹,利津縣已排查無名道路2000余條,整理“備選採詞庫”1500余條,全縣共完成93個村及片區1470條路街巷命名,設立路街巷牌125處、門牌及家訓牌196塊,採集上傳路街巷信息162條、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點438個。

  利津縣縣級物流園區。(受訪單位供圖)

  在地理信息標識的幫助下,客戶、游客來去更加方便,村裏的農副産品銷量明顯增長,村裏田園綜合體園區接待游客量也增加了不少。

  劉靜介紹,利津縣鼓勵和帶動群眾自主開發設計出“地名+非遺”“地名+文創”等涉及吃、玩、用、樂的系列産品139種,並利用利津縣黃河大集——“老街長巷”非遺文化街等進行展示和出售。

  東營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東營開展鄉村地名文化沉浸式體驗,在廣饒縣建設大王鎮織女河生態林場等地名文化體驗區;在利津縣打造“沿着黃河遇見海”旅游品牌,串起“老街長巷”等多個鄉村地名文化景點,精品線路單日游客量多次突破10萬人次;在河口區連續多年舉辦“黃河三角洲濕地槐花節”,累計接待游客30.3萬人次。(記者叢佳鑫)

【糾錯】 【責任編輯:丁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