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數字賦能,為醫療服務增智-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5/23 10:40:14
來源:濟南日報

山東濟南數字賦能,為醫療服務增智

字體:

  線上掛號繳費、足不出戶送藥上門、床旁結算、遠程健康監測……近年來,濟南市市民看病就醫體驗感和便捷度大幅提升,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這正是醫療衞生事業“智慧化”發揮作用的生動體現。

  當前,濟南着力打造五星級新型智慧城市,在衞生健康領域,也正在進行一場智慧化轉型,如今濟南已經在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中通過目前最高等級“五級乙等”,看病就醫、&&院結算、個人健康管理也越來越便捷,濟南市民正享受着智慧化成果帶來的便利。

  A

  精準預約

  節約就醫時間與經濟成本

  看一次病需要請一天假,隔天復查還得再請一天假,有的外地患者還需要在醫院附近租房等待。病人在醫院看病,能否在一天內甚至更短的時間內解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濟南婦幼保健院(濟南市婦幼保健院)通過大數據智慧手段,讓“朝發夕歸”復診模式變成現實。

  按照傳統流程,患者從掛號、檢查預約、排隊,再到做檢查、等報告、醫生看報告,若當日無法出具檢驗檢查報告,整個流程走下來要1~3天。異地患者對該就醫“痛點”的感受還要更強烈些,因為可能涉及食宿等額外費用。

  前不久,市民曲女士在山一大附屬濟南婦幼保健院互聯網醫院預約了一個9:30的專家號,根據她對自己病情的描述,專家建議她做一個微生態檢查。大約1個小時後,檢查結果就通過該院的互聯網醫院系統發送至曲女士手機上。10:30,曲女士返回門診取回診號,在等候2位首診患者之後,曲女士帶着打印好的診斷結果在診室得到專家的權威解答。11:30,曲女士已經拿完藥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比我想象的要快,原本請了一天的假,沒想到半天就完成了,下午可以正常上班。”曲女士説。

  山一大附屬濟南婦幼保健院門診部主任楊銳介紹,若就診當日檢驗檢查結果無法出報告,患者也無需再跑一趟醫院,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調取本人的檢驗檢查報告並找到自己的首診醫生進行回診判讀報告,醫生線上即可出具診療方案。自2019年該院互聯網醫院開診以來,截至2024年4月30日,已有超過32.5萬名患者通過互聯網醫院進行問診。

  記者了解到,該院以首診復診“逢2插1”的模式對回診患者進行放號。“該模式是醫院基於對首診、回診患者數據的調研和智慧化的科學研判,做到有據可循,讓門診秩序更加暢通和諧。”楊銳説。

  從底層技術到上層應用,從診療能力的提升到診療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像曲女士這樣的患者感受到智慧醫療帶來的便利。

  “這種就診方式節省了不少時間!”近日,市民龐女士帶着孩子前往山一大附屬濟南婦幼保健院就診前,在該院互聯網醫院進行了問診。她向接診醫生描述孩子症狀後,醫生線上為孩子開具了檢查化驗單。到達醫院後,龐女士持孩子的電子健康碼到醫院檢驗科直接進行檢查。約30分鐘後,龐女士拿着化驗結果來到診室找醫生回診,醫生為患兒開具了處方。“這種方式減少了等候醫生接診、開具檢驗檢查單、在檢驗科室等待的環節,可減少在院等候時間至少1小時。”楊銳説。

  在智慧醫療的加持下,改善患者就醫體驗不僅停留在預約掛號環節,也進入了醫療核心領域。

  5月8日,濟南市民付先生在家屬陪同下在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辦理了“預住院”手續。付先生是居民醫保,因為結石病準備住院手術。在門診上,付先生被列為“預住院管理”患者,所有入院前的檢查可提前完成,等接到正式入院通知後,就可以直接到院進行手術。“這種就診方式既不用在醫院等候,縮短了住院天數,還能節省床位費、護理費等支出。”付先生對“預住院”模式非常認可。

  據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醫保辦護士長范婷婷介紹,“預住院”模式打通了醫院內部信息化流程,對前期信息化接口進行改造,在患者入院時就納入“預住院”系統管理。“在‘預住院’模式下,患者通過虛擬入院的方式,住院前完成各項檢查,等待住院床位的同時,一站式完成必要檢查,縮短周期,減少無效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轉率,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也提高了醫療資源利用率。”范婷婷説。

  據悉,目前市醫保局對該院“預住院”模式批復的病種包括半月板損傷、大隱靜脈曲張、腹股溝疝、輸尿管結石等7種。“通過這種方式就診,患者住院周期將縮短1~3天,像付先生這樣擁有居民醫保的患者,在該模式下將節省近千元。”范婷婷介紹,患者住院時間縮短,減輕了醫療費用負擔,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醫保基金支出不斷減少,逐步實現醫院、患者、醫保三方共贏。

  B

  就醫新場景

  讓患者感受更優

  

患者在護士站即可辦理&&院手續。

  如今,在5G、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解決方案與醫療場景加快結合,醫療信息化又進入了新階段,智慧醫療真真切切地來到了我們身邊。

  房女士是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的“老病號”,最近因心臟問題再次住院。她通過醫院一站式&&院系統,在住院病房護士站只花了6分鐘就辦理完入院手續。

  市四院將門診、收費處、住院處、護理部、輔助科室等20多項流程進行整合,通過智慧醫療的加持,“一站式&&院中心”服務已在醫院各病區推行,線上自助&&院辦理均可在10分鐘內完成。

  “通過智慧化手段,用便捷就醫‘新場景’,給患者感受‘做加法’。”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任興業&&,在利用智慧化手段推動醫院流程優化、管理升級的同時,為患者打造更有溫度的就醫環境。

  C

  智慧賦能

  讓醫患都能少跑腿

智慧共享中藥房。

  “很多懷孕滿35周的孕婦希望在減少出門次數的同時保證母嬰安全,她們往往會選擇使用遠程胎心監護,”山一大附屬濟南婦幼保健院産科門診主任劉燕華説:“這是一種可穿戴式設備,與孕婦手機通過藍牙連接,通過手機App進行監護及查看監護報告,專職醫生實時在線解讀胎監報告。”

  近日,值班人員通過監護&&發現,孕37周的林女士出現胎心變異減速,時間大於60秒,劉燕華説:“這意味着她出現了胎兒宮內窘迫,情況十分危急,我們第一時間通知孕婦來院,經過會診後對她進行了緊急剖宮産。”當天下午4:52,林女士順利産下一名男嬰,母子平安。

  遠程胎心監護可以在孕婦不到醫院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保障母嬰安全,自2017年11月1日到2024年4月30日,該院遠程監護共服務2.1萬餘人,判圖監護31.3萬餘人,其中有102人因胎兒窘迫實施了急症剖宮産。

  “真是太快了,沒想到上午開的方子,下午就送到家了。”近日,家在濟南市槐蔭區的杜女士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中醫院)就診後不久,在家中收到了熬製好的中藥。

  接方、審方、調配、補配、覆核、加水浸泡、煎藥灌裝、藥渣清理、成品發貨……走進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中醫院)智慧中藥房,600余&自助兩煎煎藥機正在全流程自動化操作下“努力”工作着。這是目前全國最大、最先進的醫院自建智慧中藥房,每天可以完成6000張處方的代煎任務。

  5月11日,該院智慧共享中藥房正式啟用,全面實現了中藥藥事服務管理信息化、硬體現代化、功能多樣化和流程高效化,一舉破解了中藥“候藥難”“煎藥難”“煎藥品質保障難”等痛點,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醫院中藥藥事的管理和運營模式,實現了質量和效率的雙提升,更確保了“好方有好效”,真正讓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精準、便捷的中醫藥服務。

  據山東省中醫院院長鄧華亮介紹,患者可通過互聯網查詢藥物煎煮進度,醫院智慧共享中藥房對濟南中心城區的患者進行免費配送,“無特殊情況,上午開方下午配送到家,下午開方第二天中午配送到家”,外地患者煎藥由快遞配送,讓患者少跑腿。

  智慧賦能不只是方便了患者,還提高了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在濟南市中心醫院東院區,很多“物流小車”行駛在懸挂於醫院大廳天花板上的軌道,它的學名叫“道式物流傳輸系統”,用於醫院內部各種日常醫用物品的自動化快速傳送。這66輛“物流小車”24小時不停歇,在既定的軌道內自動行駛,軌道總長度2000多米,傳輸最遠距離350米,可自動把臨時藥品、血液標本等送到急需科室或手術室,還可實現樓宇間的物流傳送,最大限度節省人力傳輸成本和時間成本,將省下來的時間用在服務患者上。

  在章丘區人民醫院,全自動智能採血流水線替代了人工。該系統自動實現在分揀、簽收、運輸、上下架、檢驗、後處理等環節的數據核簽閉環,通過軌道連接樣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後等的自動化設備,結合智能IT系統,可以實現生化、免疫檢驗等&&的全面優化整合,並在檢驗全流程實現智能化管理,大大縮短了樣本在檢驗科內周轉時間,同時減少了人工出錯和生物危害。

  目前,該院檢驗科每天可採集3000余管血標本,患者從醫生開完化驗單到拿到檢測報告,平均可縮短30分鐘至1小時的等待時間,大部分患者上午抽血上午即可拿到檢測報告,提高了看病效率。

工作中的“物流小車”。

  D

  布局優化

  多病患者不用跑多個科室看病

  智慧醫療不僅讓患者就醫方式發生變化,也為醫院改善醫療服務、提升就醫體驗提供了新思路,以患者為中心的扁平化、集中化診療流程,塑造了全新的醫療服務模式。

  “看病不用各個科室跑,在這裡就一站式看完了。”在濟南市中心醫院東院區門診樓1號樓一層,“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診區”幾個大字非常醒目。記者了解到,這是該院在山東省率先啟動的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診療新模式。該模式通過智慧化的診療手段,為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疾病患者制定個體化、全周期管理的診療流程。

  近日,60歲的糖尿病患者袁先生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東院區就診。袁先生告訴記者,自己近期血糖控制得不好,經常出現胸悶心悸的情況,便來到內分泌科找到該科室主任尹曉就診。經過詳細地詢問病史和系統的身體檢查,尹曉建議袁先生到隔壁房間的心內科排除心臟疾病。國家級胸痛中心主任戶克慶給出檢查建議,袁先生又持檢查單到旁邊的心電圖室和彩超室做檢查。“這樣看病非常方便,”袁先生説,“醫院的這種設置很合理,像我這種患有多種慢病的老年人,不用再往返於多個科室、多個樓層去掛號、就診、檢查,在一個區域就能完成,這樣的布局很科學、很人性化。”

  時間就是生命,這話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過程中,更是如此。在濟南市中心醫院東院區,有1項紀錄令人驚嘆:晚上9:01,120救護車把心肌梗死患者送進醫院大門,9:10順利開通患者梗阻血管,恢復心肌供血。從進院到開通血管僅僅用了不到10分鐘。

  如此快的速度離不開“智慧大腦”對布局及流程的研判。據介紹,濟南市中心醫院東院區自建院之初就進行超前規劃設計,建立了布局科學合理的急診急救一體化大&&,在一樓設置急診內外科診室、急診搶救室、急診病房、復蘇中心等。患者進入急診急救中心一樓,能夠在50米內完成全部化驗、檢查、用藥、取血、手術等流程。手術後,危重患者直接入住重症醫學科或者急診病房,其直線距離僅20米,縮短了急危重症患者的轉運時間,減少了轉運風險。

  為切實解決群眾就醫不夠便利問題,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除了發揮線上預約&&、自助設備等優勢,還在簡化流程上下足了功夫。

  去年8月,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療康養綜合樓正式投入使用。哪些疾病容易出現關聯?患者是否能夠一站式解決問題?該院領導班子科學研判,打破了康養綜合樓門診傳統科室布局,改為按照病人的患病部位和症狀對科室進行整合,形成骨科疾病診查中心、中醫特色診查中心等13大診區。

  家住濟南東部的齊先生因不明原因腰腿痛,需要到醫院治療,但他不知道應該挂哪個科室的號。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疾病診療中心專家在面對面了解了齊先生的症狀後,為齊先生開具了檢查單,在隔壁的檢查室做完檢查後,他拿着結果找到了首診醫生,終於找到了腰腿痛的原因。

  “這是為了方便患者就醫,提高醫生的診斷效率。比如病人腰腿痛,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在骨科疾病診療中心內部會診,病人不出區域就能完成會診,以最快速度診斷出疾病。”該院相關負責人&&。

  E

  數字&&互聯互通

  “一張網”統籌全市醫療機構

醫護人員正在為孕婦講解遠程胎心監護。

  去年4月,國家衞生健康委衞生統計信息中心公布了2021年度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名單,我市在測評中通過“五級乙等”,這標誌着我市醫療衞生信息化工作邁入國家最高等級行列。

  據了解,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工作由國家衞生健康委統計信息中心組織開展,旨在引導各地推進醫療健康信息標準化、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工作。這項工作對提高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水平、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有重要意義。濟南是運用新標準通過“五級乙等”測評的第一批副省級城市。

  在“五級乙等”的標準下,打通醫療機構、社區、急救、藥店等衞生健康系統的數據&&,把分散的數據互聯互通,在“一張網”下實現多級互動,給全市醫療機構裝上“智慧大腦”。

  全民健康信息&&就是打破各個醫療機構的“數據孤島”,讓數據高質量歸集共享。記者了解到,數據通過全民健康信息&&統一匯總到一個&&上,一方面輔助相關部門作出科學決策,實現對醫療衞生機構、設備、醫療床位、衞生人員等資源統一調度;另一方面可以優化便民服務水平,實現群眾在就醫問藥等各個環節的便捷。

  智慧醫療要惠及更多群眾,任重而道遠,持續推進智慧醫療的創新需要衞生健康領域從業者與患者的雙向奔赴。在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向縱深發展的進程中,一方面要通過智慧化手段不斷為衞生健康領域深度賦能,還要關注到個體化需求,讓智慧醫療更具價值,也更有溫度。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