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正在創新發展的賽道上急馳。
1月28日,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課題組發布《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3)》(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度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前100位城市中,山東有9個城市入選,其中日照市是首次入選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100強。
此前,科技部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年》中,日照市以創新指數33.32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中居第89位,這也是日照連續第三年入列國家創新型城市百強。
很多人會問,作為以港口和鋼鐵起家的小城日照,建市時間短,科研資源積累少、家底薄,創新的齒輪為何在日照高速轉動?入選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100強、入列國家創新型城市百強,對日照意味着什麼?
“城市競爭的本質是創新力的競爭,贏得競爭的秘訣永遠是創新、關鍵靠科技。”去年以來,在與不同高校、科研院所對接的現場,日照市委書記李在武曾多次這樣闡釋“創新力”與“城市競爭力”的關係。他&&,期望高校、科研院所能把日照作為開展産業創新布局的首選之地,把更多的&&、項目、資金、人才、技術資源放到日照,幫助日照以科技之光點亮城市未來,攜手打造更有創新力和吸引力的青春之城、陽光之城、活力之城。
創新載體“育苗成長”
種子萌發需要沃土,“創新之苗”的培育也需要創新載體。創新載體是集聚創新資源、開展創新活動、推動技術進步的策源地。
2023年6月15日,藍莓禾沃1號、2號、3號三個新品种經國家林草局實地核驗通過。這些藍莓新品種,是東港區陳疃鎮聯合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研究員劉慶忠團隊通過雜交育種的方式培育出來的,更適合陳疃的氣候特點,具有果大、果甜、産量高等優勢,單株産量高於同期品種10%、效益提高30%。這意味着,有“中國藍莓之鄉”之稱的陳疃鎮,以後不光可以賣藍莓鮮果、賣藍莓産品,還可以賣技術、賣種苗。
小藍莓也能撐起特色産業發展“一片天”,正得益於它背後的“創新載體”——日照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區的建設。數據顯示,在東港區建設的日照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區,3年來已轉化實施成果80余項。
不只是東港。嵐山省級農高區以“北方耐寒茶技術創新與産業化”為主題,投入13.8億元實施33個重點産業項目和10個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莒縣創建省級農高區,啟動實施三年創建行動計劃,以特色種業産業技術創新聯盟為載體建立特色果蔬、畜禽、經濟作物三大種業創新體系……近年來,日照市強化科技企業載體梯次培育,加快布局建設“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科技園區”全鏈條科技企業孵化體系。其中,立足各片區主導産業和新興産業發展,已建成由若干創新組團引領帶動、連綿起伏的科技創新隆起帶。
“創新種子”若想長成“産業大樹”,要打通從“技術開發”到“産品開發”的“最後一公里”。對此,日照市搭建“應用基礎+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及産業化”創新&&體系,提升創新&&支撐能力。目前,全市市級以上創新&&達554家,擁有4家省重點實驗室、5家省技術創新中心、省級以上孵化載體29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4家、省院士工作站12家。
作為目前山東省內最大的液壓油缸生産基地、日照市首家民營A股上市公司,山東萬通液壓股份有限公司的液壓基礎件技術創新中心在省科技廳對136家省技術創新中心2023年度績效情況評價中獲評優秀等次,該公司也憑藉科技創新&&的技術研發、産品創新優勢贏得了市場。去年,該公司營收和利稅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一座城市創新發展的重要智力寶庫。讓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車間、從書架搬上“貨架”,也至關重要。對此,日照市盯準一流高校、一流&&,積極擴大合作“朋友圈”,與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了本地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全面升級山東大學日照研究院,與北京科技大學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加速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成果顯而易見。以與北京科技大學合作為例: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共建了日照鋼鐵工業碳中和創新中心及日照市唯一一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山東省特鋼材料與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引進毛新平院士團隊,打造人才智庫高地,在産業發展、重大需求、人才培養、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對日照給予指導。以山鋼集團日照公司、日鋼集團等為代表的鋼鐵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近年來累計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開展了17個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聯合申報國家、省級重點研發計劃3項。其中,國鑫箔材(山東)新材料有限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團隊聯合攻關,自主開發研製了我國“首&套”設備650毫米的“寬幅壓延箔材整套工藝裝備”。
讓企業站上C位
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既是出題人,也是答題人。研究表明,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在5%以上時競爭力可以充分發揮,2%時僅能夠基本維持,低於1%時則難以生存。如何讓更多企業站上科技創新的C位?
在山東邁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牙齒是數字算出來的。不同於傳統義齒生産的咬牙模,該公司創新數字化印模,工作人員手持儀器,掃描牙齒模型後,利用傳輸數據重建的三維模型,就同步展示在電腦中。實時接收口掃數據後,利用3D技術打印出來,然後上瓷、打磨,一顆人造義齒就此完成。
為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日照市深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評價,將培育目標向新註冊的經營主體前置,從初創企業中深入挖掘具備科技型企業成長潛質的好苗子,實施跟蹤培育。同時,強化技術攻關,從科技計劃項目的謀劃儲備到指導企業精準對標申報,再到對上爭引,全流程服務項目。近三年累計爭引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27個,投入資金10.06億元。目前,全市在研科技計劃項目368個。其中,省級項目153個、市級215個,項目總投資25億元。
引領“互聯網+洗衣”潮流的衣錦浣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浣洗),目前已在全國布局建設了80余個標準化智慧洗護工廠,承接京東、美團等200余家線上&&洗護業務。從初創企業發展至今,這家日照本土企業一路在日照全方位呵護下成長。該公司董事長劉雙瑞介紹,2017年企業剛成立時,日照政府&&公司就果斷進行了股權投資。隨着企業規模的擴大,政府又圍繞産業鏈開展了精準招引,幫助企業對接世界上一些先進國家的設備製造商。去年夏天,企業完成近億元的B輪融資,在2018年浣洗PRE-A輪融資中參與聯合投資的日照財金集團此次又追加了投資。
近年來,通過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鏈條式梯次培育體系,日照市高新技術企業已發展到916家,近三年年均增長45.7%;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556家,比2022年新增492家,近三年年均增長50%。瞄準關鍵難題,以産業技術創新為主攻方向,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上爭取76個重點項目,獲省立項資金7738萬元,立項數及立項資金均為近三年最多,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比連續三年居全省前三,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佔比60.6%,居全省第2位。
“服務鏈”耦合“創新鏈”
山東華源索具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産美標、歐標等索具系列産品的企業。扎根嵐山區高興鎮20餘年,企業已從剛起家時十幾人的小配套商,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前年,得知企業要上二期後,高興鎮先後召開該項目建設專題調度聯席會議6次,鎮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下沉企業現場辦公21次,了解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制訂解決方案、逐項銷號落實,項目自公司提出需求到開工僅用了50天。在市區科技部門的指導下,企業智能數控線性摩擦焊接專用生産線研發項目還成功獲批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立項,獲扶持資金455萬元。
讓創新活力充分迸發,離不開良好生態的滋養,而要素是企業發展、項目落地的基本保障。近年來,日照市建立市級領導分線作戰、項目“謀招推服”、比武打擂等工作機制,實行重大項目提級會商會辦,持續完善“要素跟着好項目走”的機制,提高配置效率,確保每一個“華源索具”都能在日照“放手拼搏”。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為讓更多的人才流向企業助力企業創新,日照還打出“企業育才、服務引才、項目聚才”組合拳,大力營造優質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生態。去年,舉辦了第二屆“築夢日照·創贏未來”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決賽暨高層次人才對接活動,吸引了200余個項目參賽。創新“以才薦才、以企薦才”機制,19名專家入選省級以上項目。完善外國人才創新券等系列服務措施,新發放B類以上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131個。鼓勵各類創新主體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指標完成率達164.29%,居全省第4位。
日照市還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契機,持續開展科技專員選派工作,累計選派94名科技專員“一對一”駐點服務89家企業。選派40余名科技特派員組成7支山東省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共同體服務隊,圍繞茶業、畜牧、藍莓特色産業,提供技術指導服務328次,舉辦農業科技培訓67場次,推廣農業科技成果33個,解決産業發展關鍵問題35個,培訓農業科技人員2400餘人次,帶動全市特色産業增收6500余萬元。
企業創新的背後,是海量的資金需求。日照加大科技金融改革,持續深化投貸聯動,以“小股權+大債權”方式撬動銀行信貸資源,助推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落地。目前,基金規模已達23.76億元,近兩年累計投資盛鼎高新材料、阿米精控、滬鴿口腔等9個項目,幫助企業撬動銀行授信及社會投資超6億元。搭建“政企銀”交流&&,為科創企業量身打造開辦“零成本、半日結”及貸款“快審快辦”綠色通道,近兩年累計促成10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與10余家商業銀行合作,申請科技成果轉化貸款5.27億元。
創新沒有止境。“我們將以更高質量打造以創新為引領的特色産業。”在2024年日照市“兩會”上,李在武再提“創新”。他&&,今年,日照將“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集聚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生態,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加速發力。”
2024年,是日照建市35周年。35歲的日照,把創新作為一種理念、一種方法、一股子精氣神,正努力以創新激蕩起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