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汶上鴻盛服飾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繡花。(□記者王浩奇報道)
“暖和!”1月28日一早,汶上氣溫低至-5℃,記者走進汶上經濟開發區的青戀子商城,將一件充絨量600多克的羽絨服穿上身。“這是一款暢銷冬裝,特點就是充絨量大、保暖性強,適合長時間在寒冷環境中工作的人群。”商城工作人員房文艷介紹,他們這家“藏”在縣城一隅的小店,每天冬裝銷售額過萬元。
一件冬裝,成為當地的閃亮名片。作為中國休閒服裝製造名城,汶上縣服裝産量佔全國服裝總産量的1.3%,年産值達300億元,每年有80多個品牌的4億多件服裝從這裡下線,其中七成以上都是冬裝。近日,記者走進汶上,探究一件冬裝的轉型升級之路。
培育新的增長點
“快到春節了,添件新羽絨服,暖暖和和過個年。”1月28日,青戀子商城不斷有顧客進出,汶上市民孫先生選中了一件羽絨服,“板正、大方,這是我今年買的第二件了。”儘管當前冬裝銷售旺季已接近尾聲,但“過新年穿新衣”的傳統,讓冬裝市場再次迎來銷售“熱季”。
小單連着大單。對於汶上縣的冬裝製造企業來説,2023年是銷售由外貿轉內銷的標誌性年份。“之前,我們加工的産品60%—70%是出口訂單,現在內銷、外貿基本持平,且有前者佔據主導的趨勢。”汶上縣鴻瑞軒服飾有限公司綜合主管王慕君告訴記者。
冬裝加工企業如何應對訂單由外向內傾斜的挑戰?“産品轉型,迎合市場!”濟寧愛絲製衣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房兆萌介紹,他們提前調整生産線,實現由羽絨服等傳統冬裝向滑雪服、登山服等附加值更高的功能性冬裝轉型,2023年,公司戶外功能性防寒服産量同比增加了300%。“做精産品,更加貼合人們日益增長的服裝多樣化需求,自然就能培育一個新的增長點。”房兆萌説,功能性防寒服較傳統冬裝,附加值可提高20%。
“外貿轉內銷催生了‘小單快反’的經營模式,從小批量開始生産,並根據銷售情況進行調整,交易頻次多、單次交易額度較小,對企業資金佔壓較大。”汶上縣紡織服裝産業專班主任王化政介紹。2023年10月,汶上縣在全省首發“休閒服飾貸款”,年授信額度2億元,助力企業緩解資金壓力。目前,已為8家企業發放休閒服飾貸款4000多萬元。不僅如此,汶上縣相關部門赴常熟、湖州、平湖、杭州、上海等地建立區域性合作,政府出面幫助企業跑業務、拉訂單。
五道檢測嚴把質量關
“産品質量有保障,訂單自然就會找上門來。”在鴻瑞軒車間,王慕君指着一台&安裝在生産線前端的顯示屏介紹,他們通過MES系統控制生産、提高質量。
一件冬裝下線之前至少要經過組檢、一檢、二檢等五道檢測,需要60個人過一遍,發現瑕疵隨時通過終端記錄上傳,如不良率高於設定範圍將整批返工。
紡織服裝是勞動密集型産業,目前汶上7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共有6萬多名産業工人。“製造是我們的優勢,數字賦能才能做強這項優勢。”王化政&&,縣裏&&相關政策,鼓勵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2023年,“工賦汶上”獲全省唯一縣域試點,當地休閒服飾製造入選省級特色産業集群。
“你看,這兩個玻璃管的充絨量是相同的,可是蓬鬆後一邊只填充了70%,另一邊卻充滿了整個玻璃管。説明絨子和絨絲的配比不同,做出來的羽絨服保暖性就會有很大差別。”在鴻瑞軒即將投用的研發中心,王慕君現場演示了羽絨質量檢測試驗。為了讓羽絨服更保暖,他們不再只檢測“含絨量”,而是更看重“含絨子量”。
王慕君介紹,鴻瑞軒實現了從OEM來料加工到ODM兼顧設計和加工的過渡,先設計出樣品供客戶選擇,再進行加工,變機械式地輸出勞動力為主動靈活地輸出智力。
製造能力的升級還離不開強有力的産業配套。在汶上鴻盛服飾有限公司,隨着自動印花機有節奏地運行,安踏、特步等品牌的logo被準確、清晰地印到一塊塊布片上。“自動+人工,每天印花量達1.5萬—2萬片。”生産廠長唐正軍介紹,他們主要承接本地服裝企業的印花、繡花業務,2023年産值達300多萬元。除了印花、檢品等配套企業,當地還成立紡織服裝産業研究所,建設華儒電子商務産業園、時尚智造産業園及新零售創新中心。
打造自主品牌任重道遠
“我們公司生産的童裝自主品牌RedCopper越來越被市場認可,在濟南一家商場的線下店舖每天銷售額過萬元。”王慕君説,公司在為大企業做ODM代工的同時,每年投入約1000萬元培育自主品牌。目前,新品牌銷售額連年增長,已經開始盈利。
目前,汶上縣多點發力,一方面招引擁有自主品牌的龍頭企業,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培育自主品牌。同時,從國內電商品牌和跨境電商品牌着力,探索電商直播跨地域協作,推動汶上服裝“品牌共創”發展模式,打造品牌建設示範點。
“大家看這款羽絨服,充絨量大、面料舒適,穿在身上既保暖又顯身材……”1月28日下午,房文艷架起手機,通過直播&&推介自家産品。“一個多小時,銷售額5000多元。”她説,儘管&&粉絲和銷售額有限,但她每天都在堅持。
“傳統營銷方式成本高、周期長,第一時間佔領線上陣地是地方産業破解‘中間強兩端弱’難題的有效突破口。”汶上縣紡織服裝協會會長、濟寧七七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峰&&,近年來,他們在保持原來代工經營的基礎上,試水“線上+線下”營銷模式,試圖實現打品牌、拓銷路雙重效應。
經過十多年快速發展,汶上縣紡織服裝産業規模不斷擴大,産業鏈條日趨完善。但自主創新意識不強、以來料加工為主、缺乏自主産品,利潤空間處於價值鏈低端等短板一直制約着産業轉型升級。王化政認為,打造服裝品牌不是一日之功,可以先從自身優勢出發,做強産業集群,打響“汶上製造”這塊品牌。當前,他們正在搭建紡織服裝産業鏈服務&&,幫助企業快速實現供應鏈上下游銜接,讓全縣的紡織服裝生産企業抱團闖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