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中國氣象局公布2023年“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評審結果:棲霞市榜上有名,是山東省第三個、煙&市首個獲此殊榮的縣市。
“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是氣候生態品牌的子品牌,是國家充分挖掘併發揮地方氣候資源優勢,助推美麗中國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2023年棲霞市氣象局協助棲霞市政府申報“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經過激烈角逐,棲霞市最終以各項指標優良率達90.2%的優異成績被中國氣象局授予“中國氣候宜居城市”。
棲霞氣候宜居稟賦優良
棲霞地處丘陵山區,素有“膠東屋脊”之稱。因“日曉輒有丹霞流宕,照耀城頭霞光萬道”而得名,“六山一水三分田”是棲霞丘陵景象的真實寫照。棲霞市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具有高溫天氣少、晝夜溫差小、光照條件好、負氧離子濃度高等氣候宜居特點。
氣候稟賦優良,氣候舒適期長。棲霞市年平均氣溫12.2℃,年適宜溫度日數為134天,年降水量664.9毫米,雨日四季分配較為均衡,年適宜風日數為240天,春秋季總長131天,體感舒適月為6個月,氣候稟賦指標優良率89.5%。
氣候不利條件影響較小,是我國氣象災害較輕的地區。因受海洋調節,棲霞高溫、低溫影響均較小;緯度較高,颱風、雨澇等季節性氣象災害相對較少發生。影響棲霞市的颱風(1959—2022年)平均為0.6個,棲霞常年平均暴雨及以上(日降水量≥50.0毫米)日數2.2天,1959—2022年中有35年出現高溫日,最多年為8天(1997年),多數年份未出現高溫日或僅出現1天,大多數年份低溫日數少於10天。
空氣質量優良,氣候生態環境較好。2019-2022年,棲霞平均年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5.8%,“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達315天;森林覆蓋率約為70%,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高,達到特別清新標準;棲霞市河流水庫水質全部達標, 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保持100%。
氣候景觀豐富,度假氣候適宜期長。棲霞地處“膠東屋脊”,既可欣賞山川的壯美秀麗,又可登高遠眺波瀾壯闊的海面;艾崮山區的紅色文化、太虛宮的道教文化、牟氏莊園的耕讀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熠熠生輝;春可賞花,夏可避暑,秋可採摘,冬可賞雪,全年適宜度假。
氣候資源優越,盛産水果,地熱礦藏資源豐富。棲霞有蘋果、梨、櫻桃等200多個水果品種,為“中國水果第一市”,是馳名中外的“蘋果之都”;境內屬山地丘陵地貌,地熱、礦藏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
棲霞躋身康養之城行列
“山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相親”。近年來,棲霞市聚焦“打造綠色生態樣板”的總目標,深入實施“生態+”戰略,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蘋果之都、全國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中國文學之鄉、中國蘋果文化之鄉、世界蘋果之城、省級園林城市、省級全域旅游示範區、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一系列榮譽稱號,秀美風光頻頻登陸央視,山青、水碧、天藍、果豐的棲霞市入選“大美中國”最美收穫地。棲霞已經成為集休閒、旅游、居住為一身的康養之城。
下一步,棲霞市將繼續充分挖掘、保護、利用好山清水秀的氣候資源,發揮國家氣候生態品牌效應,加大宣傳力度,着力打造經典城市名片,提高棲霞宜居宜游的知名度。同時,重視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着力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態經濟,將氣候因子融入“棲霞蘋果”品牌,做強生態果業,切實發揮優質資源效益,進一步提升“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的品牌影響力、棲霞市氣候生態品牌知名度,讓更多人了解棲霞、嚮往棲霞。(欒欽程 李曉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