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具特色的“蟠龍老井”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龍廷鎮北部山區的掌平洼村,近幾年因村裏的“蟠龍老井”走紅,成為全國各地游客的“打卡地”。這口花費十年才挖掘成功的老井,不僅解決了村裏的用水問題,那條自井底盤旋而出的水龍也成了掌平洼人的精神象徵。
歷經幾十年,一代代掌平洼人踏實肯幹,大力開發“老井古村·杏梅人家”為主題的生態文化休閒旅游,成為山東省鄉村旅游發展的典範。
精神代代傳
“轅門外那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裏走出個保國臣,頭戴金冠壓雙鬢……”1月9日下午,掌平洼村裏蟠龍古井旁傳來唱戲聲,唱戲人宛轉悠揚的嗓音讓游客停下腳步,村民也放下手裏的活計靜靜享受這場表演。
唱戲人叫劉傳英(音),今年82歲。她21歲嫁到掌平洼村,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她年輕時,掌平洼村受地理位置影響,常年缺水乾旱。20世紀60年代中期,為徹底解決村裏的用水問題,村民自發組織打井取水。“當時村裏有9個生産小隊,每個小隊都出人,組成了一個30多人的打井隊伍。”劉傳英的丈夫也是打井隊的一員,歷經十年,村民用鐵錘和鋼釬,靠雙手、智慧,靠流血流汗挖掘石料3000多立方米,硬是在山地裏開掘出一口水井。
掌平洼村文書陳雲介紹,該井直徑18米、深26米,由108級&階盤旋而下,因此被稱為“螺旋井”。螺旋井的建成結束了掌平洼村用水艱難的歷史,同時孕育了“戰天鬥地、勠力同心、百折不撓、久久為功”的精神。
“這口井給我們村帶來了福氣”
2014年,為開發鄉村旅游,村裏聘請專業人員塑造了一條水龍自井底盤旋而出,“蟠龍老井”的名號也傳播開來。
為了讓游客有更好的游玩體驗,老井內壁修建了懸空棧道使游客可以一睹老井的全貌。古井之上,象徵吉祥的水龍祝福着每個來此的游客,通過石階能走到井水邊上,幽藍色的井水深不見底,幾尾金魚在水中游動。
隨着社交媒體的興起,“蟠龍老井”成了網紅打卡地,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想要一睹神秘老井的風采。村裏熱鬧了,村民的生活也富裕了起來。
劉傳英家在山上有果園,游客多了後,她去山上摘果子、採藥材,家裏買了烘乾機、去皮機,在家自己做果幹,包裝好後拿到蟠龍古井旁邊賣。“柿子餅能治療口腔潰瘍,野棗幹買回去熬粥最好。”劉傳英的小攤不大,貨物都是她精心挑選的。
劉傳英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在新泰市工作,有空就回村幫她。“我這梅杏幹都是手工做的,又甜又乾淨。”2023年國慶節假期第二天來村裏的游客格外多,劉傳英和兒子擺了兩個攤位,貨物供不應求,“那一天就賣了2000塊錢的貨。現在我家的油杏幹、梅杏幹已經賣到了南京、北京等地,一年差不多能賣五六萬塊錢。”
劉傳英怎麼也沒想到,當年的吃水工程,如今竟然能給村子帶來這麼大紅利。“這口井給我們村帶來了福氣。”劉傳英從心裏感謝老井。
偏僻山村新蝶變
目前,掌平洼村成立了新泰市掌平洼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依託掌平洼村特有的“石頭老屋”“螺旋老井”等自然資源,開發鄉村旅游,新建大食堂、杏苑民宿、民俗街、環山觀光帶、杏梅柿子採摘園、石頭老屋古村落等一批鄉村旅游精品工程,2021年掌平洼村共接待各地游客2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150萬元。
掌平洼村村委委員陳振貴介紹,自發展鄉村旅游以來,取得良好成效。掌平洼村現已打造成為集傳統村落古韻文化體驗、紅色研學旅行、民俗民風體驗和節慶活動、生態觀光度假游、山地運動康養於一體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2021年掌平洼村成立了山東老井研學教育有限公司,負責對掌平洼村的紅色文化進行推廣宣傳。“為了讓中小學生能有勞動體驗,山上有200多畝杏梅供孩子們採摘、種植和修剪。在老井旁,有一個20多畝地的共享菜園,讓孩子們體驗到從種植到收穫的快樂。”陳振貴介紹,近幾年共接待中小學生3萬餘人次。
掌平洼村從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小山村,到如今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山東省美麗鄉村”,離不開掌平洼人艱苦卓絕的努力。“下一步,掌平洼村將繼續做好研學基地建設,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産業。”陳振貴&&,歡迎大家到掌平洼村游玩,體驗“蟠龍老井”的魅力。